今年9月1日是第15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面對不斷增加的生活方式病,藥物、手術、醫院、醫生的作為受到限制,惟一可行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從自己做起,摒棄不良習慣,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醫生為大家總結了8條健康生活方式標準,快來對照一下看你達標了嗎?
健康運動標準
每週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活動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個人每週進行3次以上、每次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運動,或者累計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
如果缺乏適當的運動,易引起許多疾病,如肥胖、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消化不良等,還會加速衰老。
建議:
1. 多爭取機會走路,少乘汽車;
2. 定期運動,如慢跑、打羽毛球、游泳等,養成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健康睡眠標準
每日平均7~8小時睡眠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提倡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
長期睡眠時間不足會引發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腦卒中、抑鬱症等疾病,還會導致免疫功能受損、疼痛情況加劇、性功能低下、日間工作能力下降或事故的發生等。
建議:
1. 每天晚上規律時間上牀進行睡眠,早上儘量固定同一時間起牀;
2. 保證至少睡足7個小時,但最好不要超過9個小時;
3. 睡前1小時內避免接觸電子設備;
4. 夜間避免過度飲水、攝入含咖啡因的飲料或食物。
健康飲水標準
每天不低於1.5升白開水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足量飲水,成年人一般每天7~8杯(1500~1700mL)。
當感到口渴的時候,説明身體至少已經流失了1%的水分。人體缺水會對身體造成很多危害,如頭暈、頭疼、胸悶、心悸、腸痙攣等,長時間缺水還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
1. 少量多次飲水,每次1杯(200mL);
2. 最好飲用白開水,不要用果汁、碳酸飲料、肉湯、牛奶等代替;
3. 儘量不在進餐前飲水,以免影響食物消化吸收。
健康骨骼標準
科學補鈣
19~50歲成年人和51~70歲男性每日鈣攝入量為1000mg;50歲以上的女性和70歲以上的男性,建議增加至1200mg。
如果骨骼不健康,隨着年齡的增長,骨質疏鬆的患病風險將增加,甚至發生骨折。
建議:
1. 適量補充鈣的黃金搭檔――維生素D;
2. 選擇富含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飲食,促進鈣吸收;
3. 建議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時間;
4. 堅持運動提高骨強度,預防骨質疏鬆;
5. 改善吸煙和過度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
健康體重標準
18.5kg/m2≤BMI<24kg/m2
目前常用的判斷健康體重的指標是體質指數(BMI),BMI=體重(kg)/身高2(m2)。BMI<18.5kg/m2為體重過低,18.5kg/m2≤BMI<24kg/m2為體重正常,24kg/m2≤BMI<28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
體重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現。體重過低易導致營養不良、不孕等,體重過高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增加結腸癌、乳腺癌等癌症發病風險。
建議:
1. 每週定期測量體重;
2. 踐行“健康一二一”理念:日行一萬步,吃動兩平衡,健康一輩子;
3. 食物多樣,規律飲食。
健康視覺標準
看得清 看得舒適 看得持久
視覺健康包括,看東西清晰;能分辨各種顏色;看東西時是一個完整的立體形象,無重影、變形;眼睛正視前方時所能看得見的範圍廣,沒有疲勞、乾澀、異物感等不適。
視功能的損害影響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並且往往與造成不可逆視力損傷的眼底疾病高度相關,如視網膜脱離、黃斑病變等。
建議:
1. 注意眼部衞生,糾正不良用眼習慣;
2. 提倡做眼保健操,保證充足睡眠時間;
3. 定期檢查視力,增加富含維生素A、D的食物攝入;
4. 加強體育鍛煉,增加户外活動時間。
健康口腔標準
每年至少一次口腔健康檢查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齲病(俗稱蟲牙或蛀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和牙周炎)是危害口腔健康的兩種最常見的疾病,主要由牙菌斑引起。因此,通過自我口腔保健和專業口腔保健清除牙菌斑是維護口腔健康的基礎。
口腔健康直接或間接影響全身健康。口腔疾病如齲病、牙周疾病等會破壞牙齒硬組織和牙齒周圍支持組織,除影響咀嚼、言語、美觀等功能外,還會引起社會交往困難和心理障礙。有些微生物長期存在於口腔中,可導致或加劇某些全身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危害全身健康,影響生命質量。
建議:
1.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一人一刷一口杯;
2. 每三個月左右更換一把牙刷,防止牙刷藏匿細菌;
3. 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健康檢查。
健康心理標準
正確認識情緒問題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鼓勵個人正確認識抑鬱和焦慮症狀,掌握基本的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當強烈而持續的消極情緒作用於人體後,常常使神經系統機能嚴重失調,從而導致各種心身疾病。例如焦慮、憤怒、驚恐等情緒持續作用會造成高血壓、冠心病、腦出血等。又如長期嚴重的抑鬱、悲傷等情緒會導致胃、十二指腸潰瘍和癌症的發生。
建議:
1. 鍛鍊應對能力,學會調節情緒,使用科學的方法緩解壓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 當自我調適消極情緒不能緩解時,積極尋求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