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漸漸長大,和父母卻漸行漸遠!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

隨着孩子慢慢長大,很多為人父母的總是會有這樣的無奈

辛辛苦苦把孩子養育長大,為啥他越長大就和自己越疏遠呢?以前纏着我要抱抱親親,經常説“媽媽我愛你”的小屁孩去哪裏了?

有很多家長表示,在孩子小時候應對孩子不斷哭鬧的方法,就是對其不聞不問,讓孩子哭到累了便會停止苦惱,可是這樣無形中也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不斷地向父母表達愛,而父母卻總是“視而不見”時,孩子就會慢慢減少自己的情感表達,並且誤認為爸媽不需要這些,也不會向爸媽説親暱的話,漸漸的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就會慢慢的疏遠父母。

為什麼您家孩子在家中越來越沉默了?

原因有三

第一:父母愛在孩子面前,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家的小孩作比較

有很多父母,習慣性地在親朋戚友面前貶低自己小孩,稱讚別人家的小孩,他們通常會説你看看別人家的誰誰誰成績多好,既聽話又孝順,你要是能有人家的三分之一,你爸/媽我就能少操心一些。其實類似這樣的説法真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慢慢長大就會有自己的自尊心,每個孩子都會希望得到爸媽的肯定,如果父母總是否定孩子,孩子就會覺得爸媽不愛他。其實每個孩子的天賦都不一樣,資質也有所差別,不能把孩子放在一起硬性比較,父母要學會觀察和發現自己孩子的天賦愛好,並耐心指導並加以培養,讓孩子有自信的成長。

第二:父母因工作原因,與小孩兩地分居,見面時間少

由於現實原因,不少家庭的父母要工作掙錢、養家餬口,更有不少父母是在大城市工作,而把小孩放在老家爺爺奶奶家寄養,小孩便成為了“留守兒童”。很多兩地分居的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父母口口聲聲説愛孩子,心心念念都是孩子,卻因為工作忙碌而至身心疲憊,連每天和孩子1小時的視頻連線都保證不了。這就導致了有些家庭孩子隔代親,其實誰帶小孩,小孩就和誰親,孩子只會依賴長時間陪伴他的人,這是孩子的天性。

第三:在多子家庭中,父母有明顯的偏心現象

不同家庭的父母偏心的對象是不一樣的。通常如果一個家庭有三個孩子,那麼排行老二的孩子就是最容易受忽略的。現今許多家庭都是二胎家庭,但是在兩個孩子中間,很多爸媽都是無法做到一視同仁,這樣不但會給小孩的弱小心靈造成傷害,進而還會嚴重影響到家庭和諧。爸媽過度的偏愛某一個孩子,就會給家中另一個小孩造成不可磨滅的“心理疙瘩”,久而久之那個被忽視的孩子便會慢慢疏遠父母。

怎麼做,才會讓孩子親近自己?

首先要學會真正地關心孩子

這世界上沒有天生就頑劣的孩子。父母要學會循循善誘,真正的關心和了解孩子,給孩子真正所需要的的關心。比如,如果孩子天生很自卑,父母要在經濟能力範圍內適當地給孩子買一些好看的衣服和物質上的裝備。對於小朋友而言,真正的關心是平等的交流還有充分的理解,瞭解孩子不開心的真正原因,對症下藥,才能讓孩子真正的健康成長。

其次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再決定生娃,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在身邊成長

有些父母為了工作掙錢而和孩子常年分開,使孩子被迫成為“留守兒童”,並且這其中某些父母還會合理化這種無奈現象,嘴上會説那個誰家的孩子,不也是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的,你看人家成績多好之類的話,其實沒有在父母身邊成長的孩子,缺少與父母親之間的溝通和了解,肯定會和父母的關係有所疏遠。不要用“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話來道德綁架孩子,不是所有的窮人家孩子都生來懂事的,零歲至六歲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時間段的孩子應該與父母在一起,不要以任何藉口和孩子兩地分居,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在身邊長大,即使迫不得已分開,也要和孩子保持聯繫,給予孩子充分的關心。

最後父母要給予孩子公平的愛

在多子家庭中,父母要對家中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幼子年紀較小就偏愛幼子,然後忽視了長子。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孩子時,要堅持做到不溺愛、不偏心、不忽視,即使內心更喜愛某個孩子,也不要在孩子們面前過度表露,要充分估計孩子們的情緒變化,多關心較為內向自卑的孩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漸漸長大,和父母卻漸行漸遠!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