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聽説過一種説法,成為父母,有三次“感動”令人刻骨銘心:
一次是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一次是寶寶開口説話的時候;一次是寶寶學會走路的時候。每一次都像“開盲盒”,讓父母見證到生命的成長是多麼讓人歡欣鼓舞。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其中一次“感動”,關於孩子開口説話的問題。
寶寶語言發育規律新生寶寶:只會根據本能地發出兩種聲音,一個是嗚咽的哭聲,另外一個是細小的喉音;
1~3個月:寶寶會發出簡單的韻母音和聲母音,如果心情愉悦,還能對着父母發出嘻嘻的笑聲,並且用“a”和“o”來回應父母;
4~6個月:如果父母經常引導,部分寶貝已經能夠嘗試着發出類似“mama”和“baba”之類的音,甚至還能通過不同的哼哼聲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求;
7~9個月:寶寶會經常模仿周圍人的發音,而且模仿的還挺像,並且能慢慢地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如果遇上調皮寶寶,還會經常發出奇怪的聲音,以此來吸引周圍人的注意;
10~12個月:寶寶不光學會了叫人,還會慢慢學習一些容易發音的單字,有些聰明的寶寶,甚至還會根據聽到的名稱指出對應的動物圖片之類的;
1歲~1歲半:寶寶掌握的字詞量增加,能説出自己的名字,並且聽懂大人的指令;
1歲半~2歲:寶寶的“小詞庫”又開始慢慢更新,詞彙量明顯增加,甚至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字詞組合起來,用簡單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或者回答問題,不過由於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容易顛倒順序。
總結來説,寶寶出生後的第九個月左右,會擺脱模仿發出音節的階段,真正學着開口説話,不過有些孩子開口説話的時間更晚,可能在1歲左右才學會。
有人説,孩子開口説話的時間跟智力發育也有關係,聰明的小孩開口説話的時間可能更晚,這是真的嗎?
寶寶開口早晚,暗示其智力發育高低?這個説法目前並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來證實!
而且美國曾做過一項科學研究,用100個語言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來做研究,對比他們學習語言的速度,發現只有一位是因為智力低下,才導致語言發育受到影響。
因此,專家認為,孩子開口説話的早晚,和智力發育的高低並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過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1歲半或者是2歲後仍沒有開口説話,並且叫名無反應,往往就需要考慮小孩是否存在先天性聽力障礙或者自閉症,最好及時帶着寶寶去專業的醫院檢查一下。
影響寶寶開口早晚的因素1、語言環境
我們都知道,寶寶前期的言行舉止,其實都是靠模仿而來的,然後隨着認知能力的增長,大腦發育的成熟,而逐漸變規範。
所以,寶寶早期學習説話,其實是通過模仿周圍人的日常發音來學習完成的,如果父母沒能給寶寶構建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缺少跟寶寶的溝通,並且一會方言,一會普通話,都會讓寶寶少了語言學習氛圍。
久而久之,他們學習的就會慢一些,開口説話也會相對比較晚。
反之,如果父母平時經常跟寶寶溝通,甚至給他們播放簡單易學的兒歌,都能為孩子提供足夠的聽力素材,長時間的薰陶下,寶寶自然就會學着説話了。
2、家人的鼓勵
寶寶的自主學習性,其實有一部分都是父母誇出來的。
如果家人願意在孩子慢慢嘗試發音時,經常鼓勵小朋友,並且引導他發音,就會調動其自主學習性,讓他們對發音感興趣,學習的進度也快一點。
相反,要是家人對孩子學説話這件事興趣不大,寶寶缺少動力,自然也不願開口説。
既然上面也提到過,孩子開口説話的早晚與智力發育的高低關係不大,主要是受語言環境和家人是否鼓勵等因素的影響。
那麼,判斷寶寶是否聰明,究竟可以從哪方面下手呢?
延伸閲讀:真正聰明的寶寶,有個明顯特徵記憶力好!
《紐約時報》調查發現,96%的成功者都擁有強大的記憶力。
這類人腦容量往往能儲存更多的東西,而且能夠快速消化吸收新知識點,學習新事物的速度永遠比常人更快一步。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從小記性就好,前一天的事記得清清楚楚,在學習時也能很快地掌握新東西,往往説明他比較聰明,父母可要偷着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