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雙百,家長獎勵購物30秒:這是一道無解題
如果在專家腦袋中,打造一個鄙視鏈,一定是這樣的:
懲罰式家長——獎勵式家長——表揚式家長——鼓勵式家長——聯結式家長。
湖北恩施一位老爸,為了鼓勵上一年級的兒子考出好成績,採用了新穎的獎勵方式:
去超市,任意搶購30秒,老爸買單!
這豪橫的老爸,可把網友羨慕壞了,請問你還缺兒子不?
爹是個好爹,但冷水,還是要一如既往地潑。
至於那些急着學習、模仿的家長,建議您還是先歇一歇,看一看,冷靜一下發熱的頭腦。
這位家長,可取的有三點:
第一,言而有信,説到做到。
第二,獎勵方式新穎。
第三,滿足了孩子一個“超市裏的東西隨便拿”的超級夢想。
做到這三點,不容易。很多家長想獎勵,卻不得其法,效果不佳。
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出這位爸爸有啥好表揚的了。按步驟,接下來該聊聊這麼做的危害了。
中國家長更喜歡懲罰,不喜歡錶揚和鼓勵。
你要知道,一次合適的表揚、科學的獎勵,對孩子產生多大影響!
一個初中女生,物理整體很差,偶爾表現不錯,補習班老師當眾表揚她:
“你物理課彈簧秤這一部分學得不錯,根據我多年的經驗,彈簧秤學得好,物理肯定能學好!”
就為這句話,女孩發奮,物理成績一飛沖天,最終考上了名牌大學。
所以,表揚的力量有多大?
關鍵是,這種表揚,不花錢。
花錢的表揚,就成了獎勵。獎勵就容易出現“分贓不均”之類後果,帶來隱患。
有專家甚至直言不諱:過頭的獎勵,無異於行賄!
貪官為什麼給你幹活、替你賣命啊?因為你給他“獎勵”了。
孩子為什麼努力學習?因為他真的是在“為你學習”,真的是在“為你的獎勵學習”。
實錘了。過頭的獎勵=向孩子行賄。
貪官為什麼不給你幹活了?因為你把他的胃口喂大了,“小劑量”獎勵再也入不了他的法眼,自然就不給你幹了。
孩子為什麼不給你學了?你把他的胃口喂大了,“小劑量”獎勵也入不了他的法眼,當然就不給你學了。
是啊,獎勵這麼點,憑什麼給你學?
才一年級,這位爸爸,獎勵“超市搶購30秒”。到二年級、三年級,取得更好的成績,是不是40秒、50秒、60秒?
獎勵層層加碼,無限循環,必然成為家長“無解的難題”。
一年級的雙百,不難;獎勵的權衡與掌控,很難。
一旦孩子是為了獎勵而學習,內在的學習動機就會減弱,這又會導致兩個問題:
第一,除非獎勵層層加碼,否則他不願意學習,且獎勵帶來的學習熱情,很容易消失殆盡;
第二,一旦達不到目標,無法獲得獎勵,會破罐子破摔,和家長的對抗更加劇烈。
你一直給貪官送禮,突然不送了,貪官會不會“治”你?
用貪官打比方不合適,但理就是這麼個理兒。
唯一的辦法,是這位爸爸每年都想一個更新穎、更讓孩子喜歡的獎勵方式,或許才有效果。
但,一味在“獎勵金額、時間”上加碼,效果一定適得其反。
這種家長,我們可以稱之為“獎勵式家長”,他們比“懲罰式家長”強,但並不足取。
有位家長為了管好孩子,甚至給孩子的日常作息明碼標價,幸虧被班主任及時發現,果斷叫停。
獎勵式家長,不如表揚式家長。合適的、具體的、實實在在的、不虛頭巴腦的表揚,比物質獎勵持續的效果會更好。
純粹的表揚,又不如鼓勵。鼓勵,是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讓孩子自發地去學習。
你可以對孩子説:“孩子,你很努力,能取得這麼好的成績,是你努力的結果。”
專家有句話,叫:表揚孩子的努力,不要表揚孩子的聰明。對努力的肯定,就是對內在學習動機的挖掘。
當然,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最難的,是擅長與孩子建立聯結的家長。
聯結,就是溝通,就是共情。
比如,孩子在玩手機遊戲,你會怎樣讓孩子停下來,去做作業?
一把搶過來?罵一頓?打一頓?
善於和孩子建立“聯結”的家長,是這樣做的——
在孩子跟前,慢慢蹲下,盯着看一會兒,説:
“呀,你的水平越來越高了。偶爾打打遊戲倒也不錯,聽説能鍛鍊手眼腦的協調能力,將來一些工作,缺了這種能力還不行呢。”
“不過,現在都9點了,馬上到做作業的時間了。”
“這樣吧,你再打10分鐘,我在旁邊欣賞一下,看看你的水平如何,怎麼樣?”
10分鐘後,你只需要對孩子説“果然很厲害,現在去做一會兒作業吧”,就OK了。
是很難,但值得去做。
和孩子建立聯結,形成共情,互相尊重,默契配合,是家長的最高境界。
高金國,筆名高了高,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專欄作者,高級編輯,著有《好父母養出好孩子——給家長的35堂教育思考課》《寫給孩子的趣味中國歷史》《人生是一場修行》《喬布斯告訴中國》《唐朝那層窗户紙》《齊國那些事兒》等圖書23本。
壹點號高了高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