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9月27日電 (蔡敏婕 黃睿)“康復之路漫漫,但第一聲爸爸、媽媽,咿呀咿呀的發音,已讓我感動不已。”失聰患兒家長特地寫了一份感謝信,講述了孩子患病和治療康復的歷程......
“聽見春天”醫療救助項目醫患交流會27日在廣州舉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黨委書記古小紅表示,該救助項目由社會熱心企業於2023年6月捐贈50萬元人民幣設立,用於資助救治失聰和小耳畸形的家庭經濟困難兒童,資助標準為每人2.5萬元。目前項目已初見成效,20名獲助兒童順利康復出院。
4歲的他好奇地聆聽世界
“弟弟、弟弟,你看這裏,能聽到嗎?”4歲的小舒(化名)於9月7日接受了人工耳蝸手術,時隔20天,他終於迎來了人工耳蝸開機這“重獲新生”的一天。
人工耳蝸開機過程中,小舒的爸爸緊緊地抱着他,在他耳邊從“一”數到“十”,這是小舒第一次完整地聽到這十個數字,有些不習慣的小舒撲閃着大眼睛,倚在爸爸的肩頭,第一次細細地感受着有聲世界。
小舒出生在2019年冬天,因為感冒引起了持續高燒,懷孕七個月的小舒媽媽早產生下了小舒和他的雙胞胎姐姐。隨着年齡的逐漸增長,小舒的父母發現他語言能力低下,連叫爸爸媽媽都非常模糊,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小舒是雙耳重度耳聾,只有人工耳蝸可以帶他重回有聲世界。為了讓孩子重新聽見聲音,一家人四處籌藉資金,但仍然未籌齊手術費用。
在求醫問診的過程中,家屬聽聞了“聽見春天”醫療救助項目,併成功申請到了資助,在“聽見春天”的幫助下,小舒在今年9月成功接受了人工耳蝸植入術,並迎來人工耳蝸開機的“新生”。
20位失聰兒童植入人工耳蝸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教授楊海弟指出,中國目前聽力殘疾者近3000萬人,其中雙側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超過800萬。每2000萬新生兒中就有3萬餘名聽力損害的嬰兒誕生,這為語前聾患者。生活中亦有大量語後聾患者,如暴露於強大噪聲環境中導致噪聲性耳聾;暴露在有耳毒性的藥物中導致藥物性耳聾;因年齡和基因導致的老年性耳聾。聽力損失不進行治療的話,會導致難以恢復,並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和社交。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曉明介紹,自1998年開展人工耳蝸植入技術以來,該院至今已累計完成手術3000餘例,近3年年均300餘台。
而在“聽見春天”醫療救助項目中,為部分患兒植入的人工耳蝸等聽力設備是植入式聽覺設備,可佩戴終身。很多耳聾家庭因為經濟的原因無法進行相關手術,仍是在無聲的世界裏。如今有基金會的資助,為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可以更好為患者服務。
楊海弟表示,本次項目資助手術的20名患兒均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預後及康復效果都非常好。其中18例是雙側重度以上感音神經性耳聾,植入人工耳蝸。部分聽力植入裝置已經開機,康復情況達到預期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