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急性發熱發疹性疾病,由人類皰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臨牀上常常見到寶寶發熱38℃—40℃不等,發熱3—5天后體温突然下降,皮膚出現玫瑰紅色的斑丘疹,之後病情逐漸減輕,如無併發症可很快痊癒。
臨牀上,常常碰到這樣的寶寶:發熱38℃—40℃,經過物理降温或者是使用退燒藥物後,體温降而復升,反反覆覆,家長很着急。
大多數寶寶被感染之後,先是高熱,3—5天后才出疹,往往是出疹之後才知道寶寶患了幼兒急疹,那如何才能早期識別寶寶是不是患了幼兒急疹呢?主要從以下3點加以判斷。
1.寶寶只有發熱症狀,沒有其他的不適,沒有流鼻涕,沒有咳嗽,沒有腹瀉等等。
2.寶寶的精神狀態好,能照常玩耍、吃喝。
3.化驗血常規大多數是正常的,偶爾可見淋巴細胞升高,或者是單核細胞升高。
從上面幾點我們可以大致判斷,寶寶可能是患幼兒急疹了,這個時候我們不要着急,如果體温不超過38.5℃,我們可以給寶寶多喝水,嚴密觀察,如果體温超過38.5℃,可以採用温水浴,外貼退熱貼,再加上退燒藥來暫時退熱。
發燒會燒壞腦子嗎?
很多家長都擔心寶寶發燒會燒壞腦子,所以寶寶發燒了,就着急的不得了,其實發燒是不會燒壞腦子的,寶寶發燒留下了後遺症,大多是寶寶患了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的一些疾病,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等。所以幼兒急疹的發燒一般是不會燒壞腦子的,關鍵是要注意控制寶寶的體温,防止高熱引起驚厥,如果出現驚厥請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識別腦部感染的疾病。
中醫對幼兒急疹的認識
幼兒急疹,常見於週歲以內的嬰兒,所以中醫又稱為“奶疹”“瘙疹”,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發疹性熱病。臨牀表現為發熱3—4天,繼之熱退疹出,或疹出熱退,又稱為“燒疹子”,因本病疹子形似“麻疹”,所以又有“假麻”之稱。
中醫小妙招
幼兒急疹起病急驟、體温上升較快,常常高熱39℃~40℃,高燒3—5日,甚至引起抽風,西醫治療無特效藥物,給予對症治療,如高熱者給予退熱藥物,抽風者給予鎮靜劑等等。
中醫認為本病由於外感風熱時邪,侵犯肺脾,藴鬱肌腠,內與氣血相搏,外發肌膚而致。用中藥治療可以明顯減輕症狀、促進疹子早日透發、控制驚厥、縮短病程、加快疾病痊癒。
3箇中醫小妙招如下
1、內服中藥:銀翹散 升麻葛根湯
銀翹散選自清代醫家吳鞠通之《温病條辨》,該方具有辛涼透表、清熱解毒的功效,升麻葛根湯選自宋代醫家閻孝忠之《閻氏小兒方論》,該方具有辛涼解肌、透疹解毒的功效,臨牀上將兩方合用,可以治療風熱邪氣侵犯肺衞引起的發熱、無汗或有汗不暢、口微渴,舌邊尖紅,舌苔薄白或薄黃,小兒指紋浮紫,還能促進疹子早日透發。
如果高熱者可以加石膏、水牛角,驚風者可加鈎藤、羚羊角粉,伴有食慾不振可以加炒麥芽、山楂,腹瀉者可以加焦山楂、炒山藥、茯苓等。
2、外洗方
採用中藥柴胡30克,薄荷20克,荊芥10克,蘇葉10克,青蒿30克,冷水浸泡20分鐘,煮沸10分鐘,水温自然冷卻到40-42度時進行温水浴,具有辛涼退熱,透疹的功效。
3、中藥穴位貼敷
根據寶寶病情的不同,選用賓川縣中醫醫院的解熱散1號和解熱散2號,製成中藥穴位貼,貼在寶寶的頸部大椎穴、足底湧泉穴、腹部的神闕穴等位置,具有解表退熱的功效。
特別提示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如果寶寶出現高熱不退,並伴有精神差、嘔吐、咳嗽、腹瀉等症狀時,請及時到醫院就診,及時識別其他感染性疾病。
另外中醫治病主要是辨證論治,臨牀上常常有“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的辨證論治方法,幼兒急疹在臨牀辨證時還要分階段進行治療,如發熱期、出疹期、恢復期等。本文介紹的小妙招,主要針對風熱邪氣感染引起的發熱,如果是風寒邪氣侵犯肌體引起的發熱則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