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的睿睿進入診室後,他沒有關注診室的醫生阿姨,也沒有觀察周圍環境,而是徑直走到桌旁,拖着媽媽的手去幫他拿桌上的東西。
媽媽問:睿睿,你要什麼?睿睿既沒看媽媽也不説話,就是反覆拖媽媽的手放至桌上,猜了好幾次,才明白原來他想要桌上的電話機。
媽媽發現睿睿很少看人、叫他名字沒有反應,經過檢查,醫生告訴媽媽,睿睿患了兒童孤獨症譜系障礙(ASD),就是我們俗稱的兒童孤獨症。
兒童孤獨症患者,是一個數目不斷增加,卻不為社會所廣泛關注、理解的羣體,是一個缺乏社會普遍關愛的羣體。
2014年6月至2018年,湖南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所孤獨症診斷共5321例,其中,2018年確診為孤獨症的孩子就有2412例。
ASD是一種起病於嬰幼兒時期的心理發育障礙性疾病,以社交溝通缺陷、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為主要表現,發病率逐年升高,病因不明。
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教育訓練是干預的最佳方式。早期識別和治療的兒童,很大一部分症狀可以得到改善。
然而ASD的表現複雜多樣,早期症狀多不典型,很多細微的線索有可能被家長們忽視,以致有的患者甚至上了小學以後才被診斷而耽誤了最佳干預時機。
那麼,我們怎樣早期發現ASD的蛛絲馬跡呢?下面闡述的6“不”行為,可以幫助家長們去早期發現ASD。
ASD兒童在早期(2歲前)就可能會出現以下6“不”行為:
1. 不(少)看:正常嬰兒2月齡左右就能有意識的注視,3-4月齡家長逗引寶寶會大笑,但ASD的寶寶,與人目光交流少,眼睛很少注視人,即使跟父母也沒有持久目光對視。
對人的逗引很淡漠,短暫注視和微笑後,興趣就轉移了,相對人臉,他們更喜歡看玩具。
2. 不(少)應:正常嬰兒一般6-7月齡對叫自己的名字就有反應,會去注意叫他的聲音從哪裏來,是誰在叫他,但ASD的寶寶往往10月齡後對叫自己的名字都無反應。
1歲後對父母的言語性指令充耳不聞,以至於家長懷疑寶寶聽力異常,但對廣告聲或其他寶寶感興趣的聲音,表現出聽力靈敏。
3. 不(少)指:正常寶寶一般1歲左右會使用手勢,如指物、搖頭等,但ASD寶寶缺乏恰當的肢體動作,不會點頭表示需要、搖頭表示不要、不會用手指指物表達需要等。
他們常常把爸爸(媽媽)的手當作工具,拖着他們的手放在想要的物品上,讓爸爸(媽媽)幫他去拿,也不會用眼睛追隨他人手指指向。
4. 不(少)語:正常的寶寶6月齡會咿呀學語,8月齡會無意識叫“baba”“mama”,1歲會有意識喊爸爸媽媽,1歲半左右會説15-20個詞彙量。
ASD的寶寶不會説話或説話晚,對語言反應也少,不理睬他人説話。
5. 不當:不恰當的物品使用:如反覆將小汽車排成一排,旋轉物品等;感知覺異常:着迷於看旋轉的車輪或電扇、反覆聽流水的聲音等。
言語的不當:語言倒退、出現難以聽懂、重複或無意義的語言;或對環境過於敏感;或一些奇特的行為,如不斷的晃頭、轉圈、甩手看手等。
6.不親、不隨:正常寶寶4-6月齡開始辨認生人和熟人,7-9月齡對陌生人表現不安、畏懼。
ASD寶寶對人缺乏興趣,對父母的歸來沒有特別興奮、喜悦的表現,對父母的離開,不會用目光或動作跟隨或尋找,缺乏“分離性焦慮”,對陌生人也沒有焦慮、緊張。
上述6“不”行為,是對ASD早期症狀的高度概括,但實際工作中,ASD寶寶的臨牀表現多樣,嚴重程度也存在個體差異,而且一個單一的症狀並不代表是ASD。
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上述表現,應及時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診,同時,強調寶寶出生後就要定期體檢,監測神經心裏發育情況,出現可疑症狀,早診斷、早干預,改善預後。
(編輯Rachel。圖片來源網絡,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省兒童醫院 成新寧?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