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歲的小陳平時生活作息很規律,也經常運動,最近明明每晚很早就上牀睡覺了,但是早上起來還是覺得打不起精神,整個身體很沉重,胃口也變差了,於是小陳到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中醫科就診。
廣東省名中醫、南方醫院增城分院中醫科內科主任周迎春教授表示,小陳的問題從中醫角度來看,就是我們俗話説的“濕氣重”。濕的來源主要有氣候異常、起居環境潮濕、飲食和臟腑功能失調等,由於人體的脾臟主運化水液,性喜燥而惡濕,濕氣侵體常常容易累及脾臟,臨牀常見表現頭重如裹、周身困重、四肢酸沉、食慾不振、大便粘膩這些症狀。
那麼,濕氣重怎麼辦呢?除了可以喝中藥調理以外,專家給大家推薦幾個“祛濕氣”的保健小妙招。
艾灸温陽健脾胃
艾灸是將乾燥後的艾葉製成艾條或艾炷,通過產生的艾熱刺激人體穴位,從而達到温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脱、昇陽舉陷等作用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臨牀上可以選用艾灸足三里、陰陵泉、中脘等穴位來進行祛濕氣。
拔罐祛濕散風寒
拔罐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於體表穴位,從而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的一種中醫治療方法。臨牀上可以選擇背俞穴拔罐來進行祛濕氣。
藥膳美味又健康
推薦兩款靚湯:
木棉花薏米龍骨湯:木棉花幹40克,薏苡仁(薏米)30克,龍骨500克,生薑3片煲湯食用,健脾補肺、清熱利濕。
赤小豆粉葛鯽魚湯:赤小豆200克,鮮粉葛500克,鯽魚1條,生薑3片煲湯食用,清熱生津、利水消腫。
此外,專家提醒,春天氣候反覆、晝夜温差較大,大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注意適時穿脱衣物,避免身體大量出汗。在天氣晴朗乾爽的日子裏,可以適度做1個小時左右的有氧運動,促進全身氣血的流通。春天氣候經常潮濕悶熱,有利於蟎蟲的生長,要注意勤換曬枕頭被套。飲食方面要相對清淡,宜温補陽氣、少酸增甘,如:山藥、萵筍、薺菜、香椿、竹筍、馬齒莧、櫻桃等,忌生冷油膩之品。如果濕氣症狀明顯的朋友,在家裏嘗試自我保健仍未能緩解症狀的,請及時到正規醫院尋求醫生的幫助。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超儀 通訊員 劉進娣 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