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多大的寶寶脾胃都是在重點保護對象。
因為脾胃是身體中最容易生病的部位,不管是飲食上還是生活習慣,甚至是心情都會影響到脾胃健康,而別看寶寶小,感覺無憂無慮的,每天吃的也是健康的生活作息也好。
但是脾胃虛是孩子的通病,年齡越小,患有這種問題的幾率越大,所以説父母不要覺得孩子小這種脾胃疾病就不會出現,我們反而需要早點了解然後早點給寶寶預防。
脾胃可不是小問題,脾胃虛弱影響的全身的健康,會讓寶寶經常感到不舒服。
“脾胃虛”的寶寶,身上這2個部位經常出汗,父母早了解娃早受益
因為脾胃虛它不像是外在疾病,比如磕碰或者是發燒感冒我們能感覺到寶寶不舒服,而脾胃疾病是內在的,寶寶越小他們越不會表達。
這個時候就只能每天用哭鬧錶達自己的不滿,所很多父母經常忽略了寶寶內在的不舒適,以至於孩子脾胃虛弱很嚴重出現其他連鎖反應才帶去求醫。
而其實脾胃虛雖然是一個內在疾病,但是在表面上也有一些病狀現象,就比如在寶寶身上你要是發現這2個部位總是出汗,那就要注意了,孩子多半脾胃虛。
寶寶身體這2部位出汗,並非熱的,而是病理狀態
1. 手心經常出汗
老人常常把手心出汗的現象説成是寶寶天生汗手,但其實沒有啥天生的的問題,孩子手心經常出汗其實就是暗示寶寶脾胃虛弱。
“手屬於神經末梢”
因為手本身屬於神經末梢,而我們心臟的血液流通往往是最後才到手腳這種部位,所以正常的手腳都屬於偏涼和乾燥一點的現象。
但是要是我們體內濕氣太多,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寶寶手心經常出汗,並且手心還是比熱和油膩,所以要是你家娃是這種情況,父母要早早注意。
2. 頭部經常出汗
一般正常孩子只有在進行比較激烈的運動或者外出跑跳的時候會出現滿頭大汗的現象,正常情況下都是比較乾爽的,但是若你家寶寶在睡覺期間,或者是睡醒後滿頭大汗。
這就要注意了,因為一般只有在睡眠中腸胃不適,會導致寶寶內臟出現濕熱的現象,不斷地排熱就會導致孩子饅頭的大汗。
而寶寶腸胃不適多半也是脾胃虛的現象。
為啥寶寶會有“脾胃虛”的現象?
積食導致
脾胃虛主要就是消化系統不能正常運作導致的,而一般這樣也就是寶寶積食,吃的太多但是消化來不及,腸胃負擔越重積食越嚴重。
久而久之不調理就會變成脾胃虛弱,甚至便隨着口臭,精神狀態不佳,皮膚髮黃的現象這都是因為積食引起的,而積食多半就是吃了就睡。
或者是吃了就坐着躺着,限制寶寶的運動,導致腸胃無法正常運作。所以給寶寶吃飯並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可而止。
飲食太油膩
油膩並不是單單指油炸食物,而是平時我們炒菜的時候也很容易放很多油,並且各種肉類都是油膩食物,因為很多父母生怕孩子無法補充營養。
所以就會不停的給孩子做大餐,一日三餐兩頓純肉菜,或者是油大的炒菜更香,會讓寶寶更喜歡吃,這樣吃的越來越胖孩子的腸胃負擔也越來越重。
吃進去80%只有20%被消化了,剩下的那些就會給腸胃腎臟都造成負擔,長時間不清理也會變成脾胃虛的現象。
學會適當給寶寶的飲食做“減法”
首先,寶寶的飲食本身就要以清淡為主,因為寶寶的腸胃系統和消化系統都是正在發育當中的,我們給寶寶吃很多他們消化不了的只會讓寶寶腸胃負擔變重。
而排不出去就會日積月累變成毒素存在在寶寶的體內,所以説學會適當給寶寶的飲食做減法,才是正確的飲食規律。
其次,並不是説只有肉菜是最有營養的,有很多蔬菜營養價值遠遠高於肉魚蛋奶這種看着營養價值高的食物。
所以父母也要多學習給孩子合理搭配飲食,孩子前期的身體健康幾乎都是飲食上保持的,飲食上出現問題身體健康也會出現問題。
最後,寶寶過度補充營養還會導致孩子的骨骺線提前閉合,若是骨骺線提前閉合了就會導致孩子的身高停止增長,也就説孩子在哪個年齡段惡補,身高就停止在哪個年齡段了。
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寶寶飲食上做減法。
羊駝媽媽寄語:
孩子的脾胃系統最需要我們保駕護航,這種不發坐在表面的疾病,我們更要注意,因為這種疾病最容易被久拖成疾,而且寶寶脾胃不好影響的是全身性的健康。
父母在飲食上還有孩子的生活作息上還是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