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放假我上班,沒時間陪好心塞,是時候幫“神獸”找個假期主題了!|支招
民小編説
寒假突至,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有意義的假期,提升學習和思考能力成了不少家長心中的大難題。有的父母最近要天天上班,無暇顧及孩子春節前的生活狀態,有的父母為期末考試的成績憂心,不知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一個長寒假,這些疑難問題能解決嗎?下面這個方法,您不妨試試!
學校佈置的一項假期作業,讓做家庭節水作品,這可急壞了我……我向爸爸媽媽提出:咱們能不能想個辦法,讓咱家洗漱用過的廢水直接流到馬桶裏,用作潔廁用水呢?
我們全家開始設計潔廁節水裝置。設計圖很快出來了,爸爸帶着我到建材市場找廢棄的裝飾材料,媽媽領着我在地下室找兒時的舊玩具。
開始製作,爸爸切割木板、打孔,將舊玩具馬桶、浴盆、洗手盆依次安裝,用輸液管上色後做水管,用大頭釘做三通開關,媽媽帶着我為作品進行裝飾。共同努力下,一個家用廢水循環系統大功告成。和原來的想法不同,我們又進行了改進,先將洗漱盆的廢水,通過開關三通,直接流到馬桶中,當馬桶水滿時,關閉馬桶管道開關,打開浴盆開關,可以將廢水儲存在浴盆中。就這樣,幾個開關,幾條管道,就將家庭廢水合理的循環使用了。
這是一位石家莊三年級小學生完成假期作業的過程。與我們印象中的許多枯燥、重複的假期作業不同,這份作業既動手又動腦,還發動全家集體合作,最終還實現了一定的教育意義,如果我們的作業都是這樣,孩子還會愁不想寫作業嗎?
假期作業,有什麼問題?
當前,學生假期生活往往面臨以下現狀:
假期作業形式單一。假期作業雖然類型豐富,但最終表達形式仍迴歸於書面。學生覺得原先僅是一本學科綜合的假期習題本,增加了閲讀、鍛鍊、社會實踐等需要習作表達的作業,作業書寫內容增加了。作業的輸出形式不改革,學生假期生活的意義感難以實現。
家庭生活指導匱乏。信息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兒童的生活世界。假期裏,學生的生活相對自由和獨立。如何讓學生與電子產品保持一定的距離,成為家長的一大難題。另外,社會上各式各樣的興趣輔導班衝擊着一部分家長的心,假期生活的意義值不高。
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化。學校的《假期生活指南》中向學生提出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但眾多學生表示並不清楚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到哪裏開展、怎樣開展。於是假期的社會實踐回饋單常常處於流程式地隨意填寫,難有實踐體驗的深刻感受。
假期作業評價忽略。開學時,教師對於學生一個假期完成的作業評價並不重視,大多從做與不做的角度反饋一番作業的情況。忽略假期作業評價勢必導致學生對假期作業的懈怠,孩子往返於校外教育機構補充知識成了假期生活的一種常態。
那麼,如何通過作業安排,幫助孩子真正擁有一個有意義的寒假呢?我們從一份數學主題式作業中得到啓發。
是時候為假期找個主題
所謂主題式作業,就是超越傳統的教育模式,通過知識內部融合,強調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探究學習,打破學科的邏輯結構而以項目來組織作業。它與常規課堂教學和書面假期作業實施方式相比,更利於學生認知的自我建構、合作意識的漸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比如以下生活實踐型作業,通過案例將計數、時間和數據統計知識相融合,讓學生完成項目主題任務,經歷調查研究、收集、處理數據的過程,通過數據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所藴涵信息的特徵,培養學生的數感和數據分析觀念。
再比如以下製作創造型作業,注重在現實情境下進行活動操作,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建立與實際存在物的關聯,培養圖形拼搭的創造力,體會數學的發現美。
那麼,其他學科甚至非學科的假期任務,是否也可以以主題方式進行呢?
在積極心理學中,找到生命主題是一種有效的療愈方式,通過尋找生活主題的過程,成年人能夠變得更專注、更積極也更自律。對於孩子的生活也是一樣。我們都知道,學校的日常教學往往根據具體的教學計劃開展,有固定的時間表和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假期回到家庭生活,孩子的狀態往往被具體而微的事物所打斷,唯一擁有的主題僅僅是語文、數學、英語等寬泛的課業分類,在這樣的情形下,作業就會與日常生活脱節,成為不得不應付的一部分工作,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學習之外的其他時間則被白白浪費。
因此,幫助孩子找到一個合適的假期主題,可能是家長首先要關心的問題。
這一主題可以圍繞孩子的愛好展開,比如運動、攝影、美術,將其他需要完成的任務圍繞主題進行籌劃,製作一份年味攝影集,與全家一起打卡假期運動項目等等;主題也可以圍繞家長最關心的“短板”展開,比如想要趁假期提升孩子的口語水平,就每天額外抽出一小時聽孩子完成英語口語日記,為他/她錄音,留下足跡。
總之,主題式假期安排的好處就在於幫助孩子提綱挈領,找到注意力的集中點,有意識地統籌和安排自己的生活,發揮任務主導者的主動性,而非被動完成老師或家長安排的課業任務。
一些可供參考的主題內容
2013年,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派出骨幹教師團隊前往芬蘭赫爾辛基當地小學學習培訓,深入當地學校的高年級聽課。當時芬蘭還未正式啓動場景主題式教學改革,但聽課中教師發現,這所學校教師的上課方式都是基於主題的項目式探究,綜合性、整合性、問題性、思考性非常強,學習方式以合作為主。課後交流時我們得知,準備這樣一節課通常是多個學科的教師共同備課、授課,向學生提出開放式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與此相關的各學科知識,對學生和教師而言都很有挑戰性。這種主題式教學和項目式研究性學習作業,對老師們有很大的啓發。
返校後,學校展開了一系列綜合性實踐作業改革活動,幫助孩子們告別重複性作業。之後,學校又將這種主題性作業佈置納入假期作業的佈置中。
比如,2016年四年級的“旅行中的故事”主題性作業,語文學科要求以日記 的形式記錄旅行的經歷、當地的風俗文化、遊覽後的感受,並配上照片、圖片、路線圖等,繪製成一本旅行日記;
數學學科要求記錄自己暑假一段旅行中每天的行程、每天的消費支出,將每天的行程製成折線統計圖,將每天的消費製成條形統計圖,並根據記錄和統計情況進行簡單的分析及思考;
英語學科要求用學過的英語知識為假期旅行制訂一個詳細計劃,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製作,包括旅遊地點、出行時間、成員、交通工具、活動等;
音樂學科要求以“旅行中的音樂文化”為題,寫下你在旅行中所瞭解的當地的音樂文化,也可以學唱當地的歌曲;
科學學科要求在旅行中觀察一種或幾種植物的花,辨認是完全花還是不完全花?有哪些是當地的植物,它們的名字叫什麼?長得什麼樣?用簡單的文字進行介紹,配上照片,把以上內容製作成旅行書中的一頁;
美術學科要求用相機記錄自己的旅行故事,做成圖配文的形式。這種主題性作業,滿足了學生要求的兼顧各學科的要求,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深入瞭解當地文化,並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沒有鮮明的主題,一本書就不值得被看;沒有鮮明的主題,觀眾們就不明白一部電影到底想表達什麼。而一次擁有主題的假期生活,可能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寶藏……如果學校已有相關安排,家長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覆盤,找到其中最感興趣的主題任務集中完成;如果學校安排較少,那就是您和孩子高質量溝通,以項目形式制定和完成主題的好時機了~祝您和孩子都能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期!
參考資料:
《告別重複性作業》,馬駿 吳建民,《人民教育》2017年第20期;
《過一種有意思的假期生活》,湯皎麗,《江蘇教育》2018年第82期;
《小學數學主題式假期作業設計與案例研究》,郭方年,《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年第23期;
《一項特別的假期作業》,梁旑軒,《環境教育》2018年Z1。
微信編輯 | 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