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逐漸發育,對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一般到了4至6個月,就需要在母乳基礎上添加一些輔食。有不少寶媽認為,隨着寶寶的發育情況,適當調整一下寶寶的飲食結構是有必要,豐富食物種類不僅可以提高營養攝入促進寶寶的發育,還能讓寶寶享受到進食的樂趣。
相信不少寶媽在給寶寶加肉類食物時都掌握不到要領,有些寶媽加肉較早,使寶寶出現了消化問題、排便問題,生活中也經常出現腹痛等不適感,而有些寶媽加肉較晚,導致寶寶沒有及時獲得營養,出現了營養缺失的問題。可見,加肉類的時間太早、太晚都不利於寶寶的發育。
1、添加時機要掌握好
一般來説,寶寶最適合吃肉的年齡在1歲前後,但由於每個寶寶成長環境、身體狀態不同,所以對肉類的需求情況也存在着差異,有些寶寶8個月就能吃肉,而有些寶寶則要超過1歲才能吃。如果寶寶能適應從糊狀食物過渡到顆粒狀食物,則説明寶寶的腸胃已經準備好了,家長可以在此基礎上,調整寶寶的飲食,適當增加一些肉類。
2、添加節奏要掌握好
即便寶寶可以吃肉,也不能一次性加太多,寶寶腸胃還在發育階段,適應不同種類的食物需要時間,如果剛開始就大量攝入,腸胃就會出現消化方面的問題,反而會影響到營養的正常吸收。建議寶媽添加肉類時,根據寶寶的適應程度加量,比如剛開始,只能給寶寶吃一勺,一個星期最多吃3至4次,經過一個星期的觀察,寶寶身體各方面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再適當加量。
1、種類方面
考慮到1歲前後寶寶口腔以及消化能力不夠成熟,添加肉類輔食時,肉的種類也應該被考慮在內。比如説,寶寶早期消化能力薄弱、進食能力一般,因此,要選擇一些肉質綿軟、容易消化的肉類,比如魚肉、蝦肉,這些肉類質地滑嫩,將其打碎後混合在米糊當中,基本不需要怎麼咀嚼,就可以直接嚥下去了,非常適合進食能力稍差、消化能力不成熟的寶寶來吃。
當寶寶逐漸適應了魚肉或蝦肉,家長就可以酌情增加一些質地相對豐滿,營養更加豐富的肉類,比如雞肉、牛羊肉、豬肉,這些肉類的質地比起魚肉、蝦肉要粗糙一些,即便是打碎了,也會留下一些肉質纖維,而這些肉質纖維恰恰可以提升寶寶的進食能力,所以選擇合適的肉類添加到寶寶的輔食當中也很關鍵。
2、形式方面
前面我們有提到,考慮到寶寶早期進食能力相對較差,應選擇質地綿軟的肉類進行添加,這麼做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要配合寶寶的口腔發育。寶寶1歲前後乳牙正在不斷萌出,為了促使乳牙的發育,家長需要根據乳牙的生長情況,適當改善肉的形式。
一開始添加肉類,家長最好將肉加入到湯羹當中,經過烹煮、熬製,肉的質地會變得相對軟糯,容易入口。當寶寶逐漸適應了喝肉湯之後,家長就可以嘗試將肉湯逐漸過渡成肉泥,比如混合在米糊當中,或者單獨做成一份肉泥給寶寶吃,肉的形式發生變化,顆粒慢慢增加,會促使寶寶的進食能力提升,對寶寶未來吃大人餐有幫助。
可見,在寶寶輔食中加肉類並不難,只要掌握好添加時機、添加節奏,並逐漸改善肉的種類和形式,就可以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吃肉了。各位家長,你家寶寶開始吃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