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日本病毒學家北里海雄呼籲儘快接種疫苗

由 睢風娥 發佈於 健康

在印度發現的新冠雙重變異株擴散值得警惕

日本病毒學家北里海雄呼籲儘快接種疫苗

國際戰“疫”行動

◎本報駐日本記者 陳 超

近日來,印度新一波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日增感染人數連續超過30萬人,不斷創歷史新高,病亡人數也以每天2千多人的速度急速攀升,疫情失控導致印度醫療系統出現擠兑現象,瀕臨崩潰。尤其令人擔憂的是,大量青壯年因得不到有效醫療救護而失去生命。據報道,目前印度變異株已經蔓延到世界二十幾個國家。

科技日報記者就印度變異毒株對今後全球新冠疫情的發展及對疫苗可能產生的影響等問題,採訪了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專家北里海雄。

科技日報:印度雙重變異株是什麼樣的病毒?

北里海雄:目前在印度肆虐的變異株B.1.617,就是E484Q和L452R同時出現的雙重變異株。根據國際數據庫(GISAID)的數據,B.1.617是去年十月從印度登陸的變異株,今年2月以後,陸續在英國、美國、日本等二十幾個國家檢測到這個變異。因此,這種變異株的感染擴散可能會對目前的疫苗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需要十分警惕。

另外,最近印度又發現三重變異株B.1.168(孟加拉變異株)。這個三重變異株是從雙重變異株B.1.617變異過來的。除此之外,有研究發現S蛋白的N439K、Y453F變異都有逃逸中和抗體的能力。這些變異株都將會對減弱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的作用,影響疫苗的防禦效果。

科技日報:目前在世界蔓延的病毒主要有哪些變異株?

北里海雄:目前在世界蔓延的主要變異株,包括英國變異株B.1.1.7,南非變異株(B.1.351,501Y.V2),巴西變異株B.1.1.248,美國加州變異株B.1.429(或CAL.20C),以及印度變異株B.1.617等。

英國變異株指含有D614G、N501Y變突變位點的病毒株。N501Y突變點位於S蛋白的細胞受體結合域(RBD)中6個關鍵接觸殘基之一,這個突變使病毒S蛋白與細胞受體的親和力增加,導致病毒的傳染性增加了70%。

南非變異株和巴西變異株除了均含有D614G、N501Y以外,還發現存在E484K變異。E484K變異也是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中的一個關鍵接觸殘基。一些研究顯示,含E484K突變的病毒使從接種疫苗人體內分離出的中和抗體的活性下降了10倍多,具有減弱抗病毒中和抗體的效果,也可能導致病毒逃過免疫系統的識別。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加州變異株也存在L452R變異,據東京大學研究團隊的報告,這個L452R變異可以使包括60%日本人在內的東亞和東南亞地區人羣的細胞性免疫(HLA—A24亞型)無法識別病毒S蛋白,導致病毒能夠逃逸細胞性免疫,同時也增強了病毒感染能力,減弱抗體的中和能力。所以,含有E484K/Q和L452R雙重變異是目前發現的能夠影響疫苗效果的主要變異株。

科技日報:既然變異株已經在全世界擴散,目前的疫苗是否還有效?

北里海雄:我們接種疫苗,一是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中和抗體。這些中和抗體與病毒S蛋白結合具有阻止病毒入侵細胞的能力。二是誘導細胞性免疫。主要指對感染細胞具有殺傷能力的T淋巴細胞。經過2次疫苗接種後,免疫系統能夠產生中和抗體的記憶B淋巴球,同時也會產生對病毒感染細胞具有特異殺傷能力的記憶T淋巴球。中和抗體負責阻止病毒再次侵入,殺傷T淋巴球負責清理體內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對病毒的特異性細胞性免疫可以阻止病情的發展及重症化。

目前的疫苗對變異株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儘管變異株可能導致疫苗的預防效果有所減弱,但不是完全沒有效果。即使這些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的預防效果不佳,但疫苗誘導的細胞免疫反應也可以抑制病情的重症化,所以,在可以完全逃逸目前疫苗的新病株出現蔓延之前,需要儘快接種疫苗,控制疫情的發展。以色列國民的疫苗接種率超過50%,已經效果明顯地控制住疫情。儘管不可能完全預防不被二次感染,但至少被感染也不會向重症化發展。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因新的病毒變異株導致疫苗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完全失去中和效應,反而因為抗體依賴增強效應(ADE效應)而加重病情的危險性也是存在的。所以在這種變異株蔓延之前,控制住疫情十分必要。

從目前世界上使用新冠疫苗的情況看,還沒有確鑿的實驗及臨牀證據表明,新冠疫苗抗體能夠產生ADE效應。但是,目前印度的雙重變異株或三重變異株感染是否會產生ADE效應,需要提高警惕,還不能放鬆防禦,要嚴加防範阻止新型變異株的輸入及蔓延。一旦新的變異株感染導致ADE效應,目前開發的疫苗會受到很大影響,將使疫情更加嚴峻,各國很難獨善其身。

因此,各國都需要加強針對變異毒株的檢測,積極有效防控,加快對應新型變異株的疫苗研發及臨牀試驗,作為應急手段,需要抓緊各種抗病毒及抑制重症化等藥物的研發。在人類共同面臨的世紀大瘟疫面前,世界人民需要團結起來,共同努力,聯合抗疫。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