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本文為作者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最近有一則新聞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山東鄒平的一個媽媽,在吃飯的時候因為看到女兒吃得太慢吞吞,於是出言威脅孩子:“你再吃這麼慢,我就打你了。”
結果女兒吃飯的速度還是沒有明顯提高,媽媽一怒之下,竟然拿棍子把孩子關在房間裏,足足毆打了一個小時,最後孩子因傷勢過重,送院之後不治身亡。
消息一出,網友們都震驚了。很多人都覺得媽媽的做法實在是太過極端了,就因為吃飯這樣一件小事,無情奪走了一個孩子鮮活的生命。
事實上生活中很多的家長都喜歡用威脅教育,雖然並不像上述的媽媽那樣極端,不過威脅孩子的話都是十分常見。小編最常聽的就是這些:“你要是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再不睡覺我就讓怪獸來把你帶走”。
很多媽媽都喜歡用“你再不......我就.....”這樣的話來威脅孩子,企圖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心意來做任何事情,殊不知這種威脅教訓,對孩子正常的身心健康發展卻是很不利的。
蒙台梭利博士説: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上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孩子被威脅之後,其實是心理遭受創傷後的一種表現。
威脅教育的好處就是效果立竿見影,弊端就是使用不當回對孩子的身心受到很大的傷害。既然如此那家長為什麼會喜歡使用威脅教育呢?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家長使用威脅教育的原因
1、孩子太調皮,講道理沒有效果
很多時候,家長會用這種威脅來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出於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有些孩子的性格實在是太調皮了,對於家長所説的話,他們往往都是左耳進右耳出,聽過就忘記了,從來不會乖乖執行。
就算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孩子也不聽,所以家長在無奈之下,很多就會採取威脅這樣一種手段,用孩子喜歡的東西或者想要做的事情來威脅他們,讓他們達到執行自己要求的目的。
2、家長貪快速的教育效果,圖省事
很多時候,孩子不聽話,家長為了圖方便,讓孩子儘快達到執行的目的,就會用威脅這樣一種手段來強迫孩子。
這種手段對於家長們來説,是一種比較方便快捷的手段,短時間內對孩子的威懾力也是很大的,所以他們也會經常使用。
3、穩住自己在孩子心中的權威地位
很多時候,家長喜歡用威脅這種手段來教育孩子,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家長們以為這樣可以增加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嚴感,這樣自己以後對孩子的命令或者是各種要求,在孩子心目中都會更有分量。但是這種做法只不過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私慾和控制慾而已。
著名情感作家亦舒在《如今都是錯》寫道:為人父母不過是為了滿足領袖慾,孩子們如果不照他們的命令進退,便屬不孝。
由此可見,這種威脅教訓看似鞏固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實則卻讓親子關係產生了一種肉眼難見的裂痕,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遠離了父母。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家長使用威脅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1. 對孩子大腦的影響
根據密歇根大學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了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也就是説,當父母辱罵自己孩子的時候,孩子情緒上遭受到的創傷,和身體受到傷害的疼痛程度不相上下!
>醫學資料表明:恐懼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極大。強烈的恐懼氣氛和突發的恐懼事件,會使人的神經中樞受到強烈的劣性刺激。
威脅恐嚇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主要負責兩個大腦半球間傳遞動機、感覺和認知信息的區域),海馬迴(負責管理情緒的大腦區域),和前額葉(負責思考和決策的大腦區域)。
孩子的大腦尚在發育中,若他們總生活在苛責、匱乏的環境中,他們的大腦為了適應環境會發育成“求存模式”的結構,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由此可見,要是家長長期用威脅這種手段來教育孩子,最後的效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並且給孩子健康的大腦發育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負面效果。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2. 威脅教育的週期
美國心理學家Jonathan Freedman曾經做過一個實驗,他給一羣孩子提供了一個超級好玩的玩具,舉個例子,比如提供的是小孩非常喜歡的一個會跳舞還會翻跟斗的有趣機器人玩具。
當玩具擺在這些孩子面前時,一位老師模樣的人(Freedman本人)走進來,恐嚇孩子們説:“不許玩,否則有你們好看的!”接着,這位“老師”改變了態度,他對另一羣孩子平靜地説:“請你們不要玩”,甚至還給孩子做了合理的解釋,比如“因為要送給孤兒院的小朋友”。當“老師”説完後,兩組孩子都沒有玩。
6周過去了,這兩組孩子又被邀請到實驗室。這時一位友好的阿姨(實驗者扮演)走進房間,鼓勵他説:“這些玩具你們都可以玩啊”。結果恐嚇組的孩子差不多80?在玩,非恐嚇組的孩子,仍有超過60?孩子聽從上一位老師的建議。
威脅在一開始看似有效果,但時間長了便恢復原狀。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小小孩,家長的恐嚇帶來的心理恐懼可能會困擾孩子1,2年;心智成熟的孩子,當意識到事情沒有發生,也意識到家長的目的只是恐嚇,那麼恐嚇的有效期便瞬間結束。
也就是説,威脅教育都是具有一定時效的,當時效過去,家長們威脅的話在孩子眼中也就沒有什麼威懾力了。家長使用威脅教育,實際上教育成果的正面影響週期很短,反而是會帶來適得其反的負面影響,實在是得不償失。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3. 對孩子性格的影響
>梭利博士説:“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早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換句話説,也就是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的創傷。
教育家斯賓塞深刻指出: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是真理。
>心理研究顯示,對六歲之前的孩子,經常説一些生氣、暴力的話,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
要是家長長期使用威脅教育來管理孩子,對孩子的心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在家長們的威脅和打壓之下,孩子迫於無奈,只能被動的順從家長的命令和安排,他們不會主動、愉快地完成家長們給予他們的指令,也無法在這件事情中得到應有的教育。
>有研究表明,要是孩子長期處於家長的威脅教育之中,就會被這種莫須有的恐懼感霸佔心靈,對精神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這種傷害甚至會延續到孩子的成年。很多孩子在長大之後都會有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缺乏獨立性等各種人格缺陷的表現,有些甚至還會患上一種叫做精神官能症的病狀,嚴重影響到他們的未來發展。
4.出現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指的是“好的越好、壞的越壞”。
英國的赫胥黎説過:“人生不是受環境的支配,而是受自己習慣思想的恐嚇。”
孩子經常被父母威脅恐嚇,就會越來越自卑、膽小、懦弱,其實會給孩子貼上一種標籤,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做不好,永遠都是被威脅,形成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狀態,到後面形成認知不再輕易改變,越來越難管教,即使父母再怎麼威脅讓孩子好好學習,好好吃飯,孩子反而更加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吃飯。
英國的劉易斯説過:“別人認為不聰明的孩子,原因是孩子本身就認為自己愚笨。”
經常被父母威脅恐嚇的孩子常常會形成自己不好的錯誤認知,產生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從而拉開了孩子之間的差距,形成了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家長如何正確使用威脅教育
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
父母要清醒認識到“語言傷害”的嚴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視,保持覺醒。
>英國詩人米爾頓在《失樂園》有句名言:心是居其位,只在一念間;天堂變地獄,地獄變天堂。
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念頭,你的任何起心動念都可能改變整個世界。
1. 父母要擺正觀念,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種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種,家長不一定要選擇威脅教育這種比較極端的做法來教育孩子,而是應該要擺正自己的教育觀念,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採取更加理智的做法。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個事例,孩子因為吃飯比較慢遭到了媽媽的威脅,現實中也有很多家長會這樣來教育孩子,但是家長們不妨在孩子吃飯慢吞吞的時候。
換一種做法,比如當看到孩子吃飯慢吞吞的時候,家長們可以假裝跟孩子玩遊戲,比賽看誰吃得比較快,要是贏的一方就會有獎勵。這樣就能夠極大的調動孩子吃飯的積極性,讓孩子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件事情當中。
當然不只是吃飯,生活中其實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用一些更加理智的做法來代替對孩子的威脅教育,就看家長們如何好好選擇了。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2. 瞭解孩子的性格,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交流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們先不要忙着生氣,或者是想辦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來做,而是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家長們首先應該要考慮到自家孩子的性格,自己給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不符合孩子的性格驅使,並及時跟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知道孩子內心的想法和牴觸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家長只有更加了解孩子的性格,才能夠對症下藥,更好的對孩子進行教育。
如果孩子總是不把話放在心上,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那可以嘗試一下積極傾聽,管理學教授羅賓斯曾提到積極傾聽的4個要求:專注、移情、接受、對完整性負責。
比如我們來看一個場景:
孩子哭着説:媽媽,我不想吃飯。
媽媽放下手頭的事情:這樣啊.....為什麼不想吃?(專注傾聽,一句“這樣啊”表達出父母接納的態度,引導孩子繼續説下去)
孩子:我覺得菜不好吃,飯太硬了(繼續專注)
媽媽:媽媽現在明白了,還有其他的嗎?(移情,並接受孩子的意見,不評判。不指責)
孩子(情緒平復):沒了。
蘇哥拉底説過:自然賦予我們人類一張嘴,兩隻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説。作為父母,我們總是錯誤的解碼孩子的語言,在親子關係建設中,我們不缺少溝通,而是缺少傾聽。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3. 做權威性父母
權威性父母指的是:高回應加高要求。父母對孩子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孩子關愛有加。
權威就是做到堅定而不強硬,堅定不是強硬。強硬,是我們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命令他們如何做。堅定,是堅持做我們應該做的,把事情執行到底。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指出:權威型的父母會傾聽孩子的孩子的意見,看見孩子的需求,並會做出積極的反饋。在家庭生活中,他們允許不一樣的聲音存在,但也會用自己的專業態度引導孩子走向康莊大道。
要知道一旦威脅教育失效後果不堪設想。只有權威性父母才是良好的開端。
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我不喜歡你這種做法。”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跟他説道理。
這樣的話,孩子就能夠感受到一種信息,那就是父母對自己的行為是堅決的不認可,他們自然就會乖乖的收斂起來了。這種做法還能夠樹立家長在孩子們心目中的威信,讓他們知道自己的無理取鬧,對於父母來説是不起作用的。
其實,家長跟孩子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衝突和矛盾是無可避免的,但是在這種時候,家長們更加應該用自己的愛和理智來引導孩子走向正確健康的發展,並幫助他們形成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用錯教育方法,只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負面心理,影響正常的親子關係。其實,對於父母來説,有什麼比看到自己孩子健康成長更重要的呢?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65 字。

轉載請註明: 馬太效應威脅教育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做權威型父母才是關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