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大家一定並不陌生,今天中藥師就來給大家講一講生薑與姜皮。
早在周代開始就有人栽培姜,關於生薑的記載最早見於《論語》,有孔子“不撤姜食”之句,中國人使用姜的歷史十分久遠,明代李時珍曾説過:“姜可蔬、可果、可藥。生用發散,熟用和中。久服去穢氣、通神明、散風寒、止嘔吐、化痰涎、開胃氣、解百毒。”可見生薑的用途十分廣泛。現代研究認為,生薑的藥理作用十分廣泛,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止吐、抗腫瘤、降糖、對胃黏膜的保護等作用。
俗話説“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夏天人體温高,姜中的薑辣素能加快人體血液循環,促進排汗,降低體温,有利於防暑。但是,夏天吃薑不能亂吃,也要分人、分時,只有吃對了方可強身。
很多人平日裏做飯大多會把姜皮削掉,殊不知姜皮其實也是一味中藥,主要用於祛風除濕、利水消腫等症,與大腹皮、地骨皮、茯苓皮、五加皮同用,組成五皮散。
生薑與姜皮都是有用的中藥材1.生薑性温、味辛,歸肺、脾、胃經。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嘔、化痰止咳、解毒的功效。可用在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等。陰虛體質者、內熱較重者少食或慎用。
2.姜皮性涼、味辛,歸脾、肺經。有行水消腫的功效,主要用於水腫初起、小便不利、皮膚皮癬症等情況。脾胃虛寒慎用。
二者藥性不同,因此也有“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的説法。
那麼日常生活中哪些情況我們要將姜皮去掉呢?
一、祛風散寒(一)風寒感冒
外感風寒,要用温熱的生薑來散寒解表。《醫林纂要》提到:“姜發汗,則姜皮止汗,.....”若生薑不去皮,則涼性的生薑皮會影響生薑本身的温性,使得驅寒解表的功效大大降低。因此,用生薑治療風寒感冒時,一定要去皮。
1.生薑紅糖水
生薑紅糖水幾乎在每個地方的做法都有差異。人麼會針對不同的功效加入不同的材料。像大蒜、葱白、杏仁有時會選擇加入,但生薑和紅糖是肯定會保留的。
材料:生薑(去皮)3-5片、紅糖適量(1人量)。
做法:將生薑洗淨,去皮後切片,取3-5片放入鍋中,加入一大碗水煮開,加入適量紅糖,待紅糖融化後出鍋,趁熱服用。(可根據不同的要求加入其它藥材)
功效:用於外感驅寒,亦可用於防治胃寒、女性月經不順、散瘀活血等。
2.五神湯
材料:荊芥、蘇葉、生薑各10克, 茶葉6克,紅糖30克(1-2人量)。
製作方法:取荊芥10克、蘇葉10克、茶葉6克加水煮開後,將生薑洗淨、去皮,切3-5片放入鍋中,煎五分鐘後加入紅糖30克,待紅糖融化後出鍋,趁熱服用。
功效:有發汗解表作用,可治惡寒,身痛、無汗諸證的風寒感冒、暖胃健脾。
(二)胃寒
生薑對於脾胃寒症、胃寒嘔吐都有很好的藥療、食療效果,但是由於姜皮性涼,所以在治療胃寒的時候就要去掉姜皮了。
(三)產後補養姜醋豬腳
材料:豬腳1000克、雞蛋10個、姜500克、甜醋3000克、紅糖適量。
做法:豬腳洗淨切塊、焯水、取出,用清水衝去浮沫,將鍋燒熱後放入豬腳,乾鍋不停翻炒至幹。姜去皮後切塊,放進開水鍋中煮5分鐘取出,放進乾鍋乾煸至邊緣微焦。雞蛋煮熟,去殼備用。把甜醋倒進砂鍋中,大火煮開後加入炒好豬腳、姜塊、雞蛋、紅糖,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繼續1小時,熄火。第二天即可食用,被甜醋泡了一個晚上的豬腳很軟綿,建議浸泡一週後食用味道更佳。
姜醋豬腳是婦女產後補身食品之一,能補氣血,驅風寒,去惡露,還能修復子宮,養身催奶,有效保障母嬰健康。特別在冬冷秋寒時進食能補氣活絡、驅寒祛風、醒胃可口,男女老少都十分喜愛。
二、食用寒涼菜餚
脾胃虛寒者吃大閘蟹、苦瓜、綠豆芽等涼性食物時,建議生薑去皮食用。
日常飲食中我們幾乎離不開生薑,除以上幾種情況,生薑需要去皮使用外,一般的情況,食用生薑最好不要削皮。
削皮後不能發揮生薑的整體功效,生薑洗淨後即可切絲或片,用於烹飪。但是,要注意的是爛姜不能食用,因為其含有黃樟素,大量食用,有致癌(肝癌)的風險。
此外生薑宜早上食用,不宜夜晚食用,因為早上陽氣旺盛,宜補陽,夜晚陰氣逐漸旺盛,宜養陰。夜晚過多攝入温熱食物或補品,會影響人體陰陽平衡和機體自我修復,這也是為何民間一直流傳“晚上吃生薑,猶如吃砒霜。”所以,什麼時間吃生薑意識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