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同學的耳光和暴擊,孩子為什麼不還手? 答案足以讓家長崩潰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中的寶貝,可就是這些父母眼中的寶貝卻可能在外面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甚至是武力傷害。
面對,各種暴力的發生,有的孩子選擇了及時的回擊,有的孩子選擇了事後求助,有的孩子則在隱忍中一次一次的獨自承受着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那麼最後一類孩子到底是什麼回事,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為什麼如此被動和消極。當你得知成因,或許你會有片刻的自責、內疚。因為這和家長平日裏對孩子的不無關係。
1.強勢的家長
有些人平日裏就盛氣凌人,就連教育孩子也是這套作風,結果導致自己的孩子習慣強勢下的生活方式,他們慣性的忍受,從不反抗。這樣的孩子是內向的,不與人交流的,他們眼神中都是忐忑的,迷茫的,他們缺乏主見,流於跟從,他們對自己是冷漠的,自責的。這類孩子似乎天生就是霸凌者的“禮物”。
2.喜歡抱怨的家長
如果你是喜歡抱怨的媽媽爸爸,就已經説明你們是生活的懦夫了,面對這樣的父母,孩子通常得不到答案,更得不到幫助,一句不和還可能會引起父母再度的責備,所以這類家長的孩子都不會告狀,不會傾訴,他們同樣用獨自消化來解決問題,可如果他們還小,面對強大的力量,自然也就只能選擇忍受了。
3.一味縱容孩子的家長
如果在你眼裏你的孩子什麼都是好的,學習好,人又帥那説明你欣賞你的孩子,可如果你的孩子也這樣想,並暴露出了自己的優勢,同時還不忘高調的炫耀自己的優勢,那你的孩子被嫉妒的可能性就相當的大了,一些有暴力傾向的孩子會用過暴力打擊的方式或者集體冷暴力的方式來打壓、打擊你孩子的“氣焰。
4.只關注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
現代的家長多半隻關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至於鍛鍊身體這種事,從家長開始就停止了。可事實上,如果我們的孩子身體過於孱弱,那在,某些事情面前就會表現的比如弱勢,成為別人欺凌的對象,所以,聰明的父母最好能帶孩子練就一副好身板,起碼得能跑吧,再不濟遇到問題解決不了,咱還能一跑了之呢。
看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但別隻想着自責,更多的是如何調整,讓自己成為孩子喜歡交流的對象,讓自己成為一個讓孩子接納的好父母,科學健康育兒就從此時此刻開始。
通過漫畫的形式,和你分享育兒知識。如果覺得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轉發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