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一種“黃花菜”,以前當雜草,如今30元1斤別錯過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户端】;
今天(13日)上午,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發佈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數據時表示,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李魁文介紹,一季度,我國對東盟進出口1.24萬億元人民幣,增長26.1%,佔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14.7%,其中我國對東盟出口6834.8億元,增長27.7%,自東盟進口5606億元,增長24.3%。東盟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
李魁文稱,這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貿區升級利好持續顯現,助推雙邊經貿合作邁上了新台階。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取消了7000種產品關税,90%以上商品實現了零關税。2019年10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對所有協定成員全面生效,在原產地規則、貿易通關規定、服務貿易、投資領域等方面進一步降低了門檻,有力促進了雙邊貿易發展。今年一季度,我國除對新加坡貿易進出口增速略緩之外,對其他9國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對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度尼西亞進出口分別增長37.8%、24%、28.7%和32.2%,合計拉動我國與東盟進出口增長22.6個百分點。
二是深化抗疫合作,共同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疫情暴發以來,為應對疫情衝擊,我國與東盟國家守望相助,廣泛開展抗疫合作。我國與新加坡、老撾、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國建立了人員“快捷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恢復與越南等國家的直飛國際航班,並積極探討建立中國—東盟和東亞區域的“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網絡。上述舉措對於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保障雙邊貿易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是西部陸海新通道輻射效應持續顯現。當前,由我國西部省份和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班列線路,已從2017年的“渝桂新”1條線到常態化開行的6個方向,開行數量從每週1列增至每天10列以上。西部陸海新通道不僅實現了西部與東盟國家的快檢連通,也激發了我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潛力。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14個省區市對東盟進出口增長30.5%,拉動我國對東盟進出口增長4.6個百分點。
李魁文還介紹了我國與東盟貿易的三個亮點:
一是消費品進口潛力不斷釋放。隨着國內市場消費需求的進一步擴大,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對東盟國家消費品特別是農產品進口需求旺盛,今年一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消費品524.2億元,增長30.6%。
二是抗疫合作不斷深化。中國和東盟加強抗疫合作,不但為區域經濟復甦提供了積極支撐,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相關產品進出口增長。今年一季度,我國對東盟分別出口包括口罩在內的紡織品、醫藥材及藥品489.9億元、63.2億元,分別增長24.1%和104.8%。
三是能源貿易合作提速。我國加強與東盟的能源合作與貿易,自東盟能源產品進口增長明顯。今年一季度,我國自東盟進口液化天然氣88.5億元,增長31.6%,比該產品整體進口增速快17.5個百分點。
(總枱央視記者 楊毅 邱新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