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種尿色 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編者按:我們每天都要排尿液,有時候會覺得自己的尿色顏色有變化,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其實尿色可是我們健康晴雨表哦,下面小編告訴你如何通過看尿色知疾病信號。

  7種尿色 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尿液是人體的“清道夫”,通過尿液可以把機體的廢棄物質排出體外,以保持機體的內外平衡。正常新鮮的尿液顏色為淡黃色,透明狀,無沉澱渾濁現象,這是因為尿中含尿黃素的緣故。飲水量、冷暖、體温的變化,以及食物、藥物的作用,都會影響尿色的深淺,如喝水多時尿量較淺,尿量增多,喝水少而出汗多時尿變濃,顏色就轉為深黃。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能夠從尿液顏色的改變上反映出來,尿中如果出現不正常成分,可導致尿色異常,從尿色的改變,可提示患某種疾病的可能,因此,尿液又是反映身體健康的晴雨表,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血尿

  血尿是指尿中有超過正常量的紅細胞,當一升尿中含血量超過一毫升時,尿顯紅色,肉眼可辨,叫肉眼血尿,這是常見的一個症狀。發生血尿常見的疾病有泌尿系統疾病,各類原發性、繼發性及遺傳性腎炎是引起小兒血尿最常見的原因,尤以鏈球菌感染後腎炎最為多見;泌尿系統的感染除細菌外也可由病毒、支原體、黴菌及寄生蟲等引起,如腎結核就常有血尿,且可為首發症狀;腎、膀胱、尿道結石均可引起血尿,尤以男孩下尿道結石最為多見;泌尿系統的先天畸形、創傷、腫瘤、血管病等也是產生血尿的原因。

  二、白尿

  又稱為乳糜尿,系由於脂肪乳濁液進入尿中,尿色白,好像牛奶一樣,有時混有白色凝塊或血液。此症狀意味着體內淋巴管有病變,通過淋巴管造影檢查,可以確定病變部位,導致乳糜尿的常見疾病是絲蟲病,少數為腹腔結核、腫瘤壓迫或手術創傷。有的妊娠婦女也可出現乳糜尿。此外,勞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時尿白明顯,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時,尿白變淺或尿液澄清。

  三、膿尿

  泌尿道化膿性感染,膿汁混入尿中,使尿呈膿汁樣,或混濁,常懸浮有絮狀物,靜置後有較多白色沉澱物。患有腎盂腎炎、腎積膿、腎結核或因梗阻、異物引起的尿路感染等疾病的患者,即可見到這種尿。膿尿者常常伴有尿急、尿頻、尿痛、排尿不暢、腰痛、發燒等症狀。此時,患者應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確定感染部位和原因,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四、茶尿

  血液中的膽紅質,經肝臟轉化後變為尿而排出體外。所以,一旦肝臟有病,不僅膽汁儲留,而且未經肝臟加工的膽紅質還會直接進入尿液,使尿呈現黃如濃茶樣顏色。黃膽型肝炎、肝硬化、膽囊炎和膽石症等疾病,都可出現這種尿色。此時,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病人的眼球甚至皮膚,都呈黃色。

  五、黑尿

  黑色尿比較少見,常常發生於急性血管內溶血的病人,如惡性瘧疾病人,醫學上稱黑尿熱,是惡性瘧疾最嚴重的併發症之一。這種病人的血漿中有大量的遊離氧、血紅蛋白與定氧血紅蛋白,隨尿排出而造成尿呈暗紅或黑色。

  另有少數病人服用左旋多巴、甲酚、苯肼等後,也會引起排黑尿,停藥後即會消失。 國外有資料報告,患陣發性肌紅蛋白尿的病人,在運動後也會排出棕黑色尿,同時伴有肌肉無力,可逐漸發展為癱疾。此外,黑尿還可見於酚中毒、黑色毒瘤、尿黑酸病。

  六、醬油色尿

  有的病人,排出的尿宛如醬油。這是因為紅血球被大量破壞的緣故。紅血球內含有血紅蛋白,如果非相同血型者相互輸血,血中的因素會發生異常改變或感染等,造成溶血,從而使血紅蛋白大量進入血液,經由腎臟排出,尿色便呈醬油色。引起醬油色尿最常見的疾病是“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此外,亦可見於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擠壓傷、大面積燒傷、溶血性貧血、錯型輸血,甚至劇烈的運動後,尿液也可似醬油色。

  七、綠色尿

  淡綠色尿見於大量服用消炎藥後;暗綠色尿可見於霍亂、斑疹傷寒,以及原發性高血鈣症、維生素D中毒者。但這種顏色的尿多與服藥有關,非疾病所致。如服用利尿劑氨苯喋啶,注射亞甲藍針劑或服用美藍、水楊酸之後均可出現,停藥即可消失。

  尿色發紅一定是血尿嗎

  在門診接診時,患者會因為尿色發紅前來就診。平時,人們一看見小便的顏色發紅,就會非常緊張,以為腎臟出了毛病。的確,血尿的出現會提示可能出現以下疾病,比如:泌尿系感染,泌尿繫結石,泌尿繫結核及腫瘤等。不過,其他的一些原因也可能會出現尿色發紅:

  1.尿液受鄰近器官血液的污染,如月經或子宮、陰道、直腸、痔瘡的血液混入尿中。

  2. 血紅蛋白尿:當各種原因引起血管內溶血使血漿中血紅蛋白濃度升高,從腎小球濾過,產生血紅蛋白尿。鏡檢無紅細胞或僅有少量紅細胞,隱血試驗陽性,尿含鐵血黃素檢查陽性。血紅蛋白尿新鮮排出時尿液呈粉紅或深葡萄酒色,放置後呈均勻暗紅色或醬油色,不混濁,無紅褐色沉澱,尿含鐵血黃素檢查陽性。

  3.卟啉尿:由血卟啉病引起,尿液放置於陽光下會變成紅棕色或葡萄色,外觀均勻不混濁,鏡檢無紅細胞,尿卟啉原試驗陽性,隱血試驗陰性。

  4.其他原因,如某些藥物、食物、染料等可引起紅色尿液,比如利福平、酚紅等,尿液呈均勻紅色,鏡檢無紅細胞,隱血試驗陰性,但患者有用藥史。

  因此,如果發現尿色發紅,不要驚慌,先到醫院檢查清楚,對症下藥。

  十大因素影響常規尿檢

  尿常規檢查因為留尿方便、快捷,已經成為人們日常保健觀察以及前期輔助診斷中的一項常規檢查,通過它可以觀察到人們的肝膽、泌尿、腎臟等各個方面的情況,但很多市民卻很疑惑尿常規檢查的可靠性,好幾位市民表示:“既然尿常規檢查這麼普遍,又説得好像很科學,為什麼我昨天和今天檢查出來的結果不一樣呢?”同樣一份檢查報告,有時病人“看”了後悲觀得想哭,而醫生“看”了卻説沒關係。

  主管劑師霍詠梅和泌尿外科王建平醫生認為,如果只是片面、死板地相信檢查單上的結論,而不結合自身其他狀況,就會“杯弓蛇影”,自己嚇壞自己。

  紅細胞陡然增多?

  女性經期結果不可靠

  紅細胞的沉渣參考範圍是0~2/HP,但常常會有病人舉着超出範圍的驗單找醫生,擔心自己“腎出血或是下尿道出血”,而實際上,很多婦女檢查完後都被排除在外,因為她們的“結論”是根據經期尿樣得出的,不可靠。

  “婦女尿中常混有陰道分泌物,紅細胞陡然增加其實很可能是因為正當例假期間。”霍詠梅劑師説,在尿液提取中,紅細胞是非常重要的“考查對象”。

  霍詠梅劑師説,女性經期或排卵期一定不能做尿常規檢查,因為這時候的紅細胞形態是被破壞的,而且數量也會改變。另外,憋尿同樣也會大大破壞紅細胞的形態,而且尿液的PH值也隨之改變。

  尿蛋白增加?

  可能喝太多牛奶的緣故

  “你看這張尿常規檢測單,上面的尿蛋白陰性就表明病人此項檢查屬於健康狀態,不過蛋白很容易波動,有時顯示陽性也不能就説明病人一定是腎炎。”武警醫院泌尿外科王建平醫生説,尿蛋白是一種比較“活潑”的東西,它在一天24小時之內的變化範圍是比較大的,而且定性試驗又較粗略,有時顯示陽性也不能説明病人一定是腎炎,故應多次測定才可確定。而霍詠梅認為,“蛋白在人體直立太久狀態下、劇烈運動後、喝大量牛奶後都可能產生,檢查時也要避免生理性蛋白。”另外,尿標本不宜用防腐劑;最好用離心後的尿試驗;尿PH值宜調至7.0,並及時檢查;此外,作定量時,宜用24h尿肌酐定量來評價尿液標本的質量。

  正常人的尿蛋白定性為陰性或弱陽性,定量小於150mg/24h(如超過即“蛋白尿”)“陽性者不用害怕,尤其是男性,可能是剛剛進行過劇烈運動,這樣情況下蛋白增加一點也不奇怪,所以要進一步作定量檢查。

  尿葡萄糖突然增加?

  避孕藥在起“潛作用”

  陳小姐在醫院做泌尿系統檢查時,在尿常規檢查單上意外發現自己尿葡萄糖顯著增加,居然表現為陽性!醫生經過詳細地進一步檢查發現,原來陳小姐近一年來一直在服用避孕藥,由此導致尿葡萄糖增加。

  專家提醒,某些藥物如皮質類固醇、腎上腺皮質激素、避孕藥都可以引起尿糖。所以病人看尿檢驗結果時也要參考或排除是否有以上因素。

  “還有很多患者總懷疑自己有糖尿病或是總覺得自己的尿糖有增加,但每天的測試結果又不一樣,因此十分困擾。”霍劑師説,一些輕型患者常常會在餐後出現陽性,而重型患者則每次測幾乎都是陽性,這就是區別。因為不同糖尿病類型的代謝在尿檢中也表現不一樣。

  另外,尿糖試驗陽性也還是不足以作出診斷,但尿中出現葡萄糖被認為是糖尿病特徵,確診則需要作進一步檢查。同時測定尿糖和血糖,則比單項尿糖或血糖檢查更有意義。

  尿酮體檢查呈陽性?

  其實是飢餓導致

  尿中出現酮體可能意味着機體缺乏足夠的胰島素來代謝葡萄糖,需要脂肪來供能,多見於代謝不好的Ⅰ型糖尿病患者。但霍劑師説,很多病人在進行飢餓療法或是不吃早飯到醫院驗血,同時作了尿酮體檢查,“在這樣的情況下,平時沒有的酮體呈陽性可能就出現了,但這未必表示病人酮體中毒。”

  霍劑師説,酮體假“中毒”最常見便是飢餓狀態下的測試,所以患者應該“填飽肚子”後再進行檢查。

  另外,如果孩子在急性發病時也可能出現酮尿,寒冷,劇烈運動後緊張狀態、妊娠期、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都可能導致尿酮體增加。

  管型檢查呈陽性?

  劇烈運動後不必太擔心

  在尿常規檢查中有一項沉渣檢查是尿沉渣管型,它只在腎小管或集合管形成,反映了腎小管的形狀和內徑的大小。

  “它的檢驗結果也與很多因素有關,不是絕對的。”霍劑師説,對於管型多寡的正確判斷常容易被幾種因素影響,比如透明管型就見於健康人,但是是在“清晨的濃縮尿中、或劇烈運動狀態過後”。

  尿中透明管型(及輕度顆粒性管型)可持續出現數十年;使透明管型增多的藥物則有:兩性黴素、先鋒黴素II,利尿劑等。

  而另一種管型即顆粒管型,它反映腎單位是否有淤滯現象。人們對它的判斷失誤可能由於以下原因引起:劇烈運動、高熱、純碳水化合物飲食等。

  尿色檢查變黃?

  與很多因素有關

  尿色也是常規檢查中一個重要而且市民“喜歡自己判斷”的項目。霍劑師説,健康狀態下的尿液應該呈現黃色或淡黃褐色,但尿的顏色與很多因素有關,其中尤以與尿色素的關係最大。專家認為,尿色素由腎臟產生,排泄量固定,所以尿液顏色的深淺基本與尿液的比重相平行。大量飲水,尿量增多時尿色淡或無色;反之尿少,尿濃縮呈深黃色或濃茶色。

  專家説,尿色確實可以判斷出很多疾病的問題,如尿色淡且量過少,可能提示腎功能不良;暗褐色或近黑色則可能是高鐵血紅蛋白尿、血尿。

  尿量檢查?夏天分泌變化大

  霍劑師説,生理性多尿常見於大量飲水或大量服用有利尿作用的食物等,而生理性少尿常因攝入水量過少或出汗過多等所致。夏天天氣熱,孩子排汗多,自然會比冬天方便的次數少,所以家長不用太擔心。家長在為孩子進行尿量測定時,首先要了解孩子的飲食特點以及飲水、是否服藥等情況,排除生理性因素;其次,必須連續數天收集24小時的全部尿液進行檢測,才客觀準確。

  尿味變臭?可能是放久了

  尿液放久了都會自動變臭,因為尿液裏的分子會不斷分解、腐敗。霍劑師説,尿液放置過久,在細菌作用下,也可產生氨臭,故尿臭味的確定應該以新鮮尿及時檢查為原則。市民不要因為久置尿液“難聞”就認為自己有病。

  妊娠試驗為何會“時陰時陽”?

  霍劑師説,夏天喝水多,尿液也會隨之變得很清,這樣隨機取尿的尿液濃度不高,反應就不明顯,所以一定要用晨尿。“因為尿液在膀胱內經過一夜的儲蓄,才可以保證試驗需要達到的濃度,這樣才是最有把握和穩定的。”她説,有的女性早上測了,但不放心,白天繼續隨機取測,出來的結果“有時陰性有時陽性”就一點不奇怪了。

  尿檢查不能單獨“審視”

  霍劑師最後總結説,尿液的形成是全身各個機體代謝產物隨着血液進入腎臟後轉化而成,它可以協助檢查身體的各個方面,可直接檢視泌尿系統等系統的代謝情況,還可觀測各種身體疾病以及療效,如糖尿病、腎炎、肝炎,所以作用很大,但另一方面,它的檢查結果與人體是否在運動狀態、取尿時間、是否在發病、是否服藥等種種因素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市民千萬不可以單一的結論來判斷自己是否患有某種毛病,這樣可能延誤病情或自找煩惱,最好根據醫生的“規定動作”進行抽取、檢查,並將個體綜合情況反饋給醫生,才能得出全面、正確的結論。

  管型檢查呈陽性?

  劇烈運動後不必太擔心

  在尿常規檢查中有一項沉渣檢查是尿沉渣管型,它只在腎小管或集合管形成,反映了腎小管的形狀和內徑的大小。

  “它的檢驗結果也與很多因素有關,不是絕對的。”霍劑師説,對於管型多寡的正確判斷常容易被幾種因素影響,比如透明管型就見於健康人,但是是在“清晨的濃縮尿中、或劇烈運動狀態過後”。

  尿中透明管型(及輕度顆粒性管型)可持續出現數十年;使透明管型增多的藥物則有:兩性黴素、先鋒黴素II,利尿劑等。

  而另一種管型即顆粒管型,它反映腎單位是否有淤滯現象。人們對它的判斷失誤可能由於以下原因引起:劇烈運動、高熱、純碳水化合物飲食等。

  總結:綜上所述,尿色不同,代表的疾病信號也不同,所以大家今後再出現以上的信息,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及時就醫,減少危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349 字。

轉載請註明: 7種尿色 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