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能打回去嗎?這3個方法讓父母輕鬆應對

晚飯後小區溜娃,碰到比我兒子嘟嘟只大一個月的丁丁媽媽,嘟嘟也很開心地迎上去和丁丁玩。丁丁媽媽卻一臉苦惱地開始吐槽:

“丁丁今天的臉被幼兒園的小朋友抓傷了,回來了才發現,問丁丁怎麼回事,説是有個小朋友總搶他的玩具,不止一次兩次了。”

“那你有沒有打電話問老師怎麼回事?”我趕緊問道。

“問了,老師説就是小孩子之間的小打小鬧,當時讓打人的小朋友給丁丁道歉了。雖然這樣,但我還是好擔心他是不是總是被欺負。”

孩子們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產生摩擦、發生小爭執在所難免。因此,家長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焦慮與擔心:“我家孩子在幼兒園受到欺負怎麼辦?”

當然,遇到這種情況,仍然有一部分家長會這樣教育孩子:“你傻呀?他打你,你不會打回去嗎?”,主張打回去的家長原本內心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知道保護自己,而不是膽小懦弱。

可是如果方法不得當,這種“以暴制暴”的方式只會起到消極的教育效果,副作用很大。

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能打回去嗎?這3個方法讓父母輕鬆應對

01

“打回去”會如何?

如果“打回去”成功了

孩子嚐到了“打人”的甜頭,認為暴力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長此以往,也會變成主動攻擊人的孩子;更嚴重的,會變成“挨不得”小朋友——但凡有人礙着他一點,不順他心了,就必定“反擊”回來,一點委屈不受。

我爸爸工作的幼兒園就出現過這樣的情況。有個小孩被同學推了一把,應該是後來家長教他打回去,現在只要別的小朋友礙着他了,比如排隊不小心碰到了、公共玩具被別人拿了......他都會很激動地推開其他小朋友或者打人、搶東西。

後來確實再也沒人欺負他了,可是他因此成了班上最不受歡迎的小朋友,沒人願意和他玩。

如果反擊失敗了

會讓孩子陷入第二輪更嚴重的攻擊,而變得更加恐懼和懦弱。相比第一種“打回去”成功的情況,其實,第二種的可能性更大。

一位心理學家説過:“這些反擊失敗的可憐孩子,有可能在一下次被打時選擇沉默,因為對方會報復性加重欺負行為,被打的孩子也會越來越恐懼。”

這不僅會影響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使孩子時刻都覺得自己非常弱小。孩子還會非常困惑:為什麼爸爸媽媽教我“打回去”沒有用?為什麼我“打回去”了,不僅不能保護自己,反而會被欺負得更慘?

在這種人際關係的恐懼下,他會恐懼交朋友,他對人與人之間關係得探索會提前結束,這種恐懼有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

那我們不禁要問了,不“打回去”難道就這樣任由孩子受欺負嗎?

當然不能。

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在交往中產生的矛盾,避免被欺負呢?

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能打回去嗎?這3個方法讓父母輕鬆應對

02

出現爭執,孩子的感受排第一

當孩子放學回來,告訴父母説在學校受了欺負時,肯定會覺得又生氣又心疼,但一定要把這些情緒暫時收住,先問清楚情況再來想對策處理。

如果孩子還小,只有3-4歲,沒有辦法把事情的經過完整地講述出來,我們可以先詢問老師或者其他目擊者,簡單瞭解事情的經過,然後再用提問的方式和孩子共情,加深對事情的瞭解。

我們可以這樣問:

“寶貝,你的臉有點疼是嗎?因為被別的小朋友用手不小心抓傷了,所以會疼是嗎?”

“他是因為什麼用手去抓你呢?寶貝還記得嗎?可不可以跟媽媽説一説?”

“哦~原來是因為他搶你的玩具,你不肯給,所以他就用手抓你的臉,那你肯定也很生氣吧?

在詢問過程中,我們要耐心傾聽孩子,接納孩子的真實感受,千萬不要一邊聽,一邊生氣責怪他:

“你怎麼這麼沒用,連個玩具都搶不過,你不知道推開他嗎?不知道喊老師嗎?”

這樣責怪孩子的時候,你就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給了傷害孩子的第二次機會。一個被欺負之後還被反過來被父母罵的孩子,怎麼敢於對欺負者説“不”,勇敢起來呢?

所以,任何時候,父母都要記住:孩子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當父母用循循善誘的温柔方式,鼓勵孩子把事情經過講出來,孩子的情緒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釋放,父母和孩子之間有了情感互動,孩子能夠感覺“被重視”,得到了父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孩子內心的自我形象就會變得強大。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再給孩子出主意,教育他今後再次碰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就會更易被接受。

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能打回去嗎?這3個方法讓父母輕鬆應對

03

教孩子大聲説“不”,氣勢壓倒對方

記得有一次帶3歲的兒子在小區玩泡泡機,伴隨着悦耳還帶着彩燈的音樂,無數小泡泡被吹出來飄向天空,一羣小孩子瞬間都圍了過來,爭相追逐泡泡。

有一個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女孩看得不過癮,直接動手去搶泡泡機,泡泡機有繩子,這樣一拉拽,差點沒把兒子拉摔跤,沒等我“出手”,只聽見兒子大喝一聲説:

“這是我的,你不要搶,走開!”

就這樣充滿氣勢的“吼聲”,好像一下子震懾住了小女孩,小女孩嚇得鬆手跑開。旁邊也有很多躍躍欲試、想要伸手拿泡泡機的小朋友,此時也散開,追逐泡泡去了。

我心裏不禁為兒子這種“動口不動手”的行為默默點了個贊。

教孩子勇敢大聲説“不”,不僅讓對方知道你不喜歡他的行為,也不怕他,起到震懾對方的作用,還能在萬一對方沒有停止“欺負”的行為,可能有更大爭執和意外發生時,引起老師或者父母的注意,趕來幫忙。

可謂一舉兩得。

04

用食物/玩具示好,化“敵”為友

上幼兒園的這個年齡段孩子,都是非常簡單、純真的,食物和玩具對於人類幼崽絕對有很大的吸引力。

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幼兒園時多帶點零食或玩具,在徵求孩子的同意下,讓孩子分享給班上的小夥伴。

一方面,在“吃人嘴短”的心理下,欺負者會為了“想再吃到零食或玩具”而停止欺負,另一方面,也為孩子贏得一份好人緣,促使孩子與別的小朋友關係融洽。

萬一再次發生爭執打鬧事件,興許還能出現盟友,和孩子一起“對抗”,免受欺負,或幫他叫老師。

這並不是教孩子去討好,而是教會孩子懂得分享,想辦法收穫友誼。

05

寫在最後

很多時候,孩子被欺負這件事也並非我們想象的那麼消極,我們之所以如此擔心,歸根結底是怕自己不在孩子身邊,看不見、摸不着時,他沒辦法保護自己,遭受委屈。

當孩子受到別的小朋友的威脅和欺負時,也許剛開始,他們會感覺害怕和不知所措,但如果他的感受得到了父母的重視,他們就會感覺到自己背後是有人撐腰的,就能表達自主意願、勇敢説“不”。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自己解決也好,向父母、老師求助也罷,他們一般都會知道如何去面對,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家長不要過多地參與到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打亂孩子對人際關係的自然探索。

在自己面對解決問題的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會變得更加勇敢,學會如何保護自己,更鍛鍊了為人處事的智慧。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09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總被欺負怎麼辦?能打回去嗎?這3個方法讓父母輕鬆應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