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動態
2021年2月25日上午,中國營養學會發布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下稱《報告》),同時就《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工作進展進行了介紹。膳食指南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報告》跟膳食指南到底是什麼關係?我國居民目前的營養狀態怎樣?關於這些問題,會上專家都給予瞭解答。
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明顯改善
膳食不平衡、高油高鹽攝入仍存在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代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報告工作組發言時,首先表達了一個基本結論: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居民的營養狀況和體格明顯改善。《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的營養保障和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人民健康水平持續提升,人均期望壽命從35歲提高到77.3歲,居民營養不足與體格發育問題持續改善,主要表現在居民膳食能量和宏量營養素攝入充足,優質蛋白攝入不斷增加,居民平均身高持續增長,農村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顯著降低,這些都是食物供應充足、膳食質量提高的主要貢獻。
而説到問題,主要有下面五個方面:
一是膳食不平衡的問題突出,成為慢性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高油高鹽攝入在我國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飲料消費逐年上升,全穀物、深色蔬菜、水果、奶類、魚蝦類和大豆類攝入普遍不足。
二是居民生活方式明顯改變,身體活動總量下降,能量攝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為重要公共衞生問題,膳食相關慢性病問題日趨嚴重。
三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食物結構有待改善。農村居民奶類、水果、水產品等食物的攝入量仍明顯低於城市居民,油鹽攝入、食物多樣化等營養科普教育急需下沉基層。
四是嬰幼兒、孕婦、老年人等重點人羣的營養問題應得到特殊的關注。
五是食物浪費問題嚴重,居民營養素養有待提高。
丁鋼強在現場也建議大家,在日常的飲食安排中,要把食物多樣放在第一位,多攝入全穀物、蔬菜、水果、蛋類、海產品、奶類、豆類和堅果等食物,減少鹽、油、添加糖和酒精等食物的攝入。
有90多個國家(地區)有“膳食指南”
其中有十個關鍵詞是“全球共識”
《報告》中通過對世界各國46個英文版本的膳食指南全文、91個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膳食指南圖形進行梳理,彙集研究了相關關鍵推薦、食物信息和消費指導的信息。
各國指南推薦條目中關鍵詞出現的頻率最高的十個關鍵詞如下:“蔬菜/水果”“鹽/鈉”“脂肪”“糖”“體育運動”“水”“奶及製品”“穀物”“魚”“食物多樣性”。
世界各國膳食指南越來越關注膳食模式的平衡、合理及健康,不同地區和國家根據各自的膳食特點,提出不同的健康膳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模式、DASH飲食模式、美式健康膳食等。《報告》採用文獻檢索綜述的方法闡述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和健康關係研究結果。
我國的《膳食指南》將每5年修訂一次
在問答環節,有人提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和此次公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到底是一個怎樣的關係?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營養學會楊月欣理事長做出了比較通俗易懂的解答。
《科學研究報告》和我們後期要發佈的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其實就是一個前置研究和後期決策的關係,通過這樣一個研究我們來決定在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當中我們要推薦什麼、限制什麼,中國居民的膳食模式應該是怎樣的,就是這樣一個關係。這個關係還包括定量,比如吃多少,這個都需要用科學、用證據來做出決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儘管起步比較晚,從1989年才開始制定中國第一版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但之後也在1997年、2007年、2016年不斷進行了修訂和完善。
目前,正在對現行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進行修訂。今後,我國每5年修訂更新一次。
所以,為了更好地修訂《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制定新版膳食指南,充分利用營養素和食物與健康的科學研究成果,中國營養學會成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報告工作組。文/本報記者 雷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