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自驅力超強的05後,感謝父母做對了哪些事?
來源|穀雨星球
ID|guyujihua
作者|Jennifer
自驅力是近年來教育界最熱的“熱詞”。同樣兩個學霸,一個靠父母“雞”,一個“自雞”,誰的後勁更大?答案顯而易見。
而根據《自驅型成長》一書觀點:自驅力不是生來就有,
與
父母的養育方式密切相關。
關於自驅力的經典書籍
她媽媽是唯一一個沒進課程羣的家長。
沒有家長的監督,小姑娘聽講、完成作業特別認真,課外投入時間也最多,公立學校出身的她,從一開始的英文基礎較弱到幾個月後大家交口稱讚的學霸,進步堪稱神速。
這麼強的自驅、韌性到底是哪兒來的呢?
我們邀請她寫下了自己的成長故事,
果不其然
發現了一對站在孩子背後堪稱“教科書般”父母。
穀雨與Jennifer的聊天記錄,J媽是穀雨會員,養育的心思花在了這裏。
我出生在江蘇南通,這個城市的體制內教育質量全國聞名,我父母也是這樣一路成長的。
但正因為這樣,
他們希望我不能僅被兩場考試決定一生,
更希望讓我成為一個完整而自由的生命體。
基於此,他們在我很小開始就讓我自己做決定,我印象最深的是6歲就讓我自己選小學。
我記得當時站在媽媽的辦公室裏,懵懵懂懂小小的一個,在爸媽給的兩所公立學校裏選擇,特別糾結:
哪個學校伙食更好?哪個學校朋友更多一些?哪裏的老師更善良一點?操場更大?我問了媽媽很多很多問題,她都一一回答了我,雖然很害怕,我還是做出了決定。
我的獨立能力也是在這樣的不斷選擇中培養出來的。
我的成績在班裏算中上游,
父母也不會要求我名列前茅
,
但是他們很注重我對於學習方法的摸索。
推薦自學的網站可汗學院
從上學到上興趣班的取捨,即便父母會説,我覺得你學學這個也挺好的,
要不再試試?但是他們給予我的只有建議,而非替代我所做的決定。
作為“建議”,我有拒絕或接受的權利。
我上小學時父母出差時常把我帶上去旅行,請假需要補作業,爸媽曾適當建議讓我分辨哪些作業是有用才做,最初我還是會把所有作業都補完。
慢慢地,
我學會分辨哪些作業值得去寫,哪些作業浪費時間,安排好自己時間。
他們之前也建議我在假期裏預習課程,但我就愛玩根本聽不進。他們也不逼我。直到課程難度明顯開始上升,我有點跟不上了,才開始預習了,我也意識到預習是必不可少學習方式,
現在我每堂課都會預習。
Jennifer在酒店學習
自驅力,有時候也需要一些走出舒適區的勇氣。
我爸媽從不會幫我檢查作業,
只在每個家作本的簽名的括號裏光臨一下。我唯一需要爸媽的時候就是期末考幫我複習,現在想來這更像是一種形式上的定心丸。
四年級期末考試前一天的晚上,我和我爸吵了一架,原因我記不清了,我拿着全程測評卷和錯題邊哭邊吵架,慪氣説,我不要你幫我複習了,我自己也能考好!
我一個人硬着頭皮過完錯題刷了幾套試卷後上牀睡覺,心裏有些不安,結果竟然還不錯。爸爸很開心,
他説你自己也可以,完全不需要
我。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Jennifer父母的做法就是《自驅型成長》的模板啊!
從最初的有些“被迫”到自己真正“意識到”再到有“動力”去自學,爸媽並沒有強迫我,而是讓我自己去實踐,也是“試錯”。
後來我都試着自己複習,有問題才去找爸媽,小學畢業考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
除了尊重我的意願外,我爸媽的另類還在於
讓世界變成我的課堂。
在公立小學,不好好坐在教室裏刷題,請假出去玩絕對是很大膽的。
但在我爸媽眼裏,
出門遠行也是一種讓我學習讓我接觸這個世界的方式
,許多的東西並不是僅僅在教室,從老師那裏學到的,自己切實的實踐和體會才能讓我們的觀念真正有改變,變得獨立和自主,變得包容和多樣。
每個月都出去旅行的10歲那年
我十歲那年,幾乎每個月都會出去玩。
還獨自飛往北京和爸媽的朋友相聚去滑雪。一個人提着行李坐上飛機的感覺很奇妙,甚至覺得自己真是個很獨立的小大人了。
瞭解世界不僅僅是自然知識,我也遇到了世界各地不同背景不同年齡的人,我會學着與他們接觸,聊天,瞭解每個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觀點。
這些都是書本上無法教會我的,而是要在生活中真正的實踐、提問和感悟才能獲得的歷程。
旅途中,也是我和父母更加了解自己和彼此的過程,也常爆發衝突。
有次爸媽就對我説:
“我們是第一次做父母,你也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互相體諒和包容一下吧。”
這些小插曲也是我和父母都在學會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父母/孩子必不可少的過程。
曾有家長和我媽説,她孩子回家問她,“為什麼Jennifer可以請假出去玩,可以不補課,而我不可以?”從那時候我意識到,像我爸媽這樣的家長,可能真的不多。
當然,在有自我選擇權的背後,得到自我決定的機會的背後,所要面臨的壓力也是我需要獨自去面對的。
就像自由一樣,隨其而來的有不可逃避,沒人能過度依賴的責任。
要出去玩是有條件的,我白天出去玩,成績是不能落下的,學會了“被迫自學”,在機場,在車上,在酒店裏抓緊時間學習,趕作業到半夜都是我的常態。
小時候在飛機上補作業,現在飛機上的時間也絕對不會浪費。
父母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在大方向上花了很多心思,比如從小雷打不動的閲讀,比如為了出去玩必須保證成績的承諾,還有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堅持。
只不過,過程中我可以自己來決定。
我從小就知道,要學會自己做決定,這是我自己的事,後果要自己承擔。
但當我享受到這種快樂的時候,
當自我動力崛起的時候,一切事情都會像齒輪一環一環扣上,更快速地將生活運轉
。
像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但也遇到了一段疲憊期,我就告訴自己堅持這麼久的東西不應該被以種莫名其妙的不滿打敗。之後的每一次畫畫我都更加珍惜,去享受一段時間的寧靜。
Jennifer的國畫集
除了自學觀念改變,在“青春期”到來初期,我的自我觀念也開始慢慢被打開。
我常常和父母討論許多社會的話題,還有老師同學的某些行為,就一些爭議性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從不評價我的觀點,只是在價值觀和思維上進行引導。
我問爸爸媽媽,“如果我長大不想結婚不想生孩子可以嗎?” 他們會説,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不需要去請求我們的同意,因為後果我們不能幫助你承擔。當然,我們會永遠支持你。
Jennifer最近也非常關注美國的墮胎法案,在政治哲學課上也學過。
我爸會説,
或許在社會中人與人做不到平等,但是在我們這個小家,我們可以嘗試盡力做到。
我和父母的對話就像朋友之間的對話,會分享對於某件事情不同的態度,會爭辯誰的觀點更佔理,
從不存在“我是你爸爸/媽媽,你就得聽我的”的道理。
我不止一次看到家長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擺架子,擺權威和擺威嚴,總以為自己是對的人設。不止一位同學跟我説,“好羨慕你啊。我爸前幾天嫌我拖延,把我的補充習題撕了。”
那一刻,我心裏湧上奇怪的情緒,應該就是為他們感到不滿。
父母和孩子之間本都是獨立的個體,當然會有衝突,問題是怎麼解決?
就在不久之前,我們就對因為不相同的“消費觀”而產生了分歧。
“把錢用在刀刃上”是我我爸的態度,他看到我購買一些小玩意會提醒:是否需要有必要購買,以及這個東西的耐用度和性價比怎樣?
我媽更側重於向我解釋消費觀的重要性,我需要管理自己的生活,當面對長期目標時,短期慾望是否要捨棄?
我還沒有自己賺錢,“我可能需要這個東西”就會買,缺乏管理好自己消費行為的意識。在幾次衝突後,我設定了一個“物慾控制計劃”,理性斟酌自己的消費是否有必要,並且管理好自己的錢。
孩子們就能看的財商書
哪怕是爭吵,父母也從沒強迫我必須怎麼做。
我爸説,父母的話並不是全都要聽的,不都是正確的。他們也是和我一樣這樣長大,他們不是救世主,不是真理的締造者,只能把認為有用的觀念告訴我而已。
選初中時候,爸媽還是讓我自己決定去哪裏。
我們選了一所開設國際課程教育的學校,但發現學校,與我們的預期存在差距。一年後,我和爸爸媽媽商量轉學的事情,決定備考上海的國際學校,脱軌在家自學,很幸運的考上了。
轉軌後,在陌生的城市寄宿,我經歷了很多瓶頸和崩潰,因為學的東西完全不一樣,比如純英文的世界史,別人閲讀半小時的課本,我需要雙倍的時間去理解和完成作業。
那段時間我的睡眠,心理狀態以及身體狀態陷入了低谷,精神狀態高低起伏不太穩定。還好曾經自學的經歷支撐我走過了這一段。
我後來發現國內國際教育仍比較傳統,機緣巧合之下,我瞭解到美高對我可能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有更多的課程,更多的機會,可能更適合我。
爸媽心裏也糾結,我這麼小,又是女孩,獨自一人出國,還住在別人家裏,他們自然是不捨且充滿擔憂的。但是他們在我面前非常支持我。
於是,我們重頭開始。
影單
高中留學是一個非常匆忙的決定,又是個大工程,幸好全家人思想比較統一,沒有內耗,過程很高效。在綜合考慮後,我們也沒有申請寄宿名校,選擇了一所跟我能力匹配的走讀學校。
還有半個月,我即將啓程去往這個陌生的國度上學,我並沒有刻意做準備。每天學習,上哲學課,瞭解自己喜歡的專業,也沒停下出去旅行的腳步。
我也隱隱感到有些小小的不安。
自己一個人在另外一個國家生活學習,疫情之下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家,如何和住家相處,如何管理自己的金錢……許多成年人才需要面對的話題,都向我撲面而來。
但我想到了之前獨立去旅行的經歷,想到了自學的經歷,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經歷,冥冥之中給了我很多信心(也有可能和我是enfp有關!)。
我想,接觸新的環境、獨立的生活是任何時候都需要的能力,只是對我來説,可能比其他人早了一些。
就像爸爸説的那樣,他們只能陪我走一段路,做一段時間的引路人。最後,遇到障礙我只能自己克服,我的路只能自己走。
正在進行的高中選課list。
我們曾相信我從小鍛鍊的獨立能力是在某一時刻我一定會用上,原來冥冥之中一直在為這一刻做準備。
我即將走進父母從沒經歷過的世界,面對他們從未想過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