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小姨有一千億”聽到外甥的話,小姨啥情況,我咋不知道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健康

一個網友在網上分享了一件特別可愛的事情,是關於孩子“吹牛”的:

一羣3、4歲的小孩聚在一起。

一個小孩説:我家可大可大了,能放的下好多好多好吃的!

另一個小孩説:我家才大呢,比你家大一百倍!

有一個小孩説:我叔叔家有很多很多錢,有一億那麼多,能買好多房子呢。

又一個小孩説:我小姨才有錢呢,有一千億,每次來我家都會給我帶一車零食!

網友作為最後這個小孩的小姨,感慨道:我這麼有錢,我咋不知道呢?被外甥説的,我都以為自己真有這麼多錢了……

小孩子“吹牛”的時候,讓人覺得可愛又可笑,這種沒有邏輯的誇張語言讓人想笑,又忍不住擔憂:小小年紀,這麼喜歡“吹牛”可怎麼辦?

“吹牛”已經被列為4大讓人討厭的餐桌行為之一了,可見我們有多討厭“吹牛”。

可是,孩子的“吹牛”,和成年人的“吹牛”是一樣的嗎?孩子為什麼會“吹牛”呢?

其實,孩子的“吹牛”和成年人的“吹牛”,並沒有大的區別。在孩子小的時候有吹牛的習慣,父母沒有做好引導和教育,很可能會導致他長大後依舊有“吹牛”的習慣,讓人討厭。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吹牛呢?一般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原因:

1、年齡導致的誇大行為

在4歲之前,孩子分不清楚想象和現實,所以當別人説有什麼的時候,孩子會將自己想象出來的東西説出來,並且説的信誓旦旦,好像是真的一樣。

比如説自己會飛;從小住在城堡裏面;害怕黑暗等,這些都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特有的“想象是現實”誤會。

2、想要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認可

還有就是,孩子為了博得關注,才會誇大事實,甚至會做出誇張的動作和表情,就是為了讓別人把目光和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上。

當孩子很優秀、或者做出誇張表情、動作的時候,父母或其他人會給出大笑、誇獎等反應,這會鼓勵孩子“吹牛”、做誇張表情、動作的行為。

3、希望自己永遠是最好的

在孩子3歲之前,孩子是非常自戀的,甚至會認為“世界圍着我轉”、“外界世界是我的一部分”。

但是孩子在3歲之後也會慢慢發現,“我不是世界中心”,也會知道“我不是最優秀的”。

有的孩子能夠從“自戀”中轉變融入“集體”、“社會”當中,有些孩子卻不能完成這個轉變,這也就導致他希望自己永遠是最好的,甚至要運用謊言的方式來達到“我最棒”的目的,也就是“吹牛”。

上面我們説了,在孩子小的時候,這些天花亂墜的“吹牛”會讓覺得是童言童語、是可愛。但是孩子長大後,依舊喜歡“吹牛”,會讓人很厭煩,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利,那麼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走出“吹牛”的世界呢?

首先,要接納孩子“吹牛”的行為

我們在上面也説了,孩子“吹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年齡段所賦予的“自戀”、“分不清現實和想象”,都會讓孩子説出他自己以為的事實。但是這些“事實”,在成人眼中就是“吹牛”。

所以,當孩子“吹牛”的時候,父母要平常心對待,不要認為孩子的行為是可恥的、不可原諒的。

孩子在成長、發展中,需要父母的愛、引導和接納,而不是厭惡。

其次,要讓孩子自尊自信

還有就是要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

自卑和自戀,看起來極端,其實很難分得清楚,當孩子產生“自戀”的吹牛時,可能內心是對自己的不信任,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懂得自尊自信。

讓孩子瞭解自己、相信自己,也尊重自己,會讓孩子接納事實,接納自己是不完美的。

再次,父母不要做錯誤示範

這一點其實非常重要,父母喜歡“吹牛”的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可能會讓孩子學到父母“吹牛的本領”。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從父母身上學到的,遠比父母以為的更多,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記得“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還有,讓孩子懂得承擔責任

讓孩子承擔責任,懂得為自己説出的話負責。

語言的力量很強大,如果孩子總是“脱口而出”不找邊際的話,會讓他的信譽降低,在和別人溝通、交流的時候,別人也不會信任他。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在小事上注意引導孩子“説到做到”,讓孩子記住並養成“為自己説的話負責”的習慣。

“吹牛”不是一件大事,在育兒過程中,其實沒有太多的大事,大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堆疊在一起的。

但是孩子出現“小問題”的時候,父母不引導、解決,在孩子長大到青春期、成年,甚至到中年、老年時,“小問題”會慢慢醖釀成“大問題”讓所有人措手不及。

所以啊,教育孩,父母在行動上要以小事去引導,但是在心裏要重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