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柳葉刀:“低碳”飲食縮短壽命,“三大”營養按比例搭配,更健康

由 許愛花 發佈於 健康

柳葉刀:“低碳”飲食縮短壽命,“三大”營養按比例搭配,更健康

碳水化合物,就是由碳(C)、氫(H)、氧(O)三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也可以理解為是植物吸收了土壤中的水分(H2O),以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2),在葉綠體中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

在營養學中,碳水化合物也叫糖類,是人體所必須的“三大”營養素之一,是維持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能量物質。根據其結構不同,可分為4類。分別是單糖、雙糖、可消化多糖(澱粉)以及不可消化多糖(纖維素)。

可消化多糖以及雙糖等,在進入人體之後,被分解為葡萄糖(單糖),進入血液中之後稱之為血糖,給人體組織細胞提供能量。進食過多的糖類物質,一來可能引起人體血糖出現劇烈的波動,不利於人體健康。同時,多餘的糖類物質會轉換成脂肪,身體容易發胖,也不利於人體健康。

近些年來,由於物質的過度滿足,導致營養失衡,肥胖問題以及老年人的“三高”問題日益攀升,嚴重威脅人體的健康。所以“低碳”飲食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把人體每天所需的能量看做是一個整體,如果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佔到總能量的40%以下,就屬於“低碳”飲食,其餘所需能量均由蛋白質、脂肪提供。

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共衞生》雜誌刊登了一個研究,碳水化合物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減壽。

研究發現,糖水化合物的攝入量與人體的預期壽命呈“U型曲線”關係(如下圖)。

死亡風險最低:

中等碳水飲食者,即全天攝入的總能量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佔到50%——55%的人,死亡風險最低。

死亡風險最高:

低碳水化合物飲食者,即每天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力少於40%;以及高碳水化合物飲食者,既每天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佔到總能量的70%以上者,死亡風險會增加。

得出的結論是:中等碳水化合物飲食者更長壽;低碳或高碳飲食者,預期壽命小於中碳飲食者。

研究報告還指出:從50歲開始,中碳飲食者的平均預期生存期為33年,也就是83歲。而低碳飲食者卻減少4年;高碳飲食者減少約1年。

可見,盲目的追求低碳飲食,對人體健康並沒有什麼好處,還可能減壽,尤其是一些長期節食減肥者,要尤其注意下。

如何才能保持“中碳”飲食?

“三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均可給人體提供能量,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物質。在人體能量匹配中,營養學蛋白質佔30%,脂肪佔20%,碳水化合物佔50%,

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哪些?(除了人工合成的單糖與雙糖)

第一類、穀物

比如大米與小麥;精製的大米中,澱粉(可消化多糖)含量大約佔到55—65%;精面(小麥)中,澱粉含量佔到55%左右。這也奠定了其在食物中的主食地位,所以在我國有“南米北面”的説法。

此外,五穀雜糧中含量也很豐富,比如玉米、小米、高粱、蕎麥等食材中,也含有豐富的澱粉,也是可以作為主食的替代品的。

第二類、豆類

比如黃豆,黑豆、紅豆、綠豆、小赤豆、扁豆等,也含有較為豐富的澱粉,但是比精糧與精面要低。含有的纖維素(不可消化多糖)更為豐富,所以可以用於煲粥,煲湯等,作為輔食食用。

第三類、根塊類作物

比如土豆,事實上還是有很多地方的人用土豆作為主食。其中澱粉的含量可高達20%。

此外還有如山藥、蓮藕、番薯、香芋、百合等食材,也是可以作為主食的替代品的。

第四類、瓜果以及蔬菜

各種瓜果類蔬菜中,也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南瓜,哈密瓜,香蕉、蘋果、普通、橘子等等。

綠葉蔬菜,比如韭菜,白菜,蘿蔔等,在光合作用下合成的碳水化合物,也會直接存儲於葉片中。所以不要以為蔬菜中就沒有可消化多糖。(纖維素雖然也是糖類,但是,由於人體中缺乏相應的消化酶,所以不能被人體吸收。但是可以幫助潤腸排毒,也是人體所必需的7大營養素之一。)

在飲食過程中,如果全部以精糧、精面為主,還喜歡吃甜食;而吃的蔬菜、肉類較少,就容易導致“高碳”飲食。

而偏向愛吃肉,包括雞蛋、牛奶等過多,就容易導致來自脂肪、蛋白質的能量過多,而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過少,出現低碳飲食。

因此,在日常的飲食中,除了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之外,還要注意飲食均衡,注意葷、素以及穀物的搭配。

此外,美國的神經遺傳學家以及進化生物學家,沙倫.穆阿利姆博士也表示,每個人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功能不同,這與其體內分泌的唾液澱粉消化酶有關,這種酶分泌越豐富,分解能力越強。

所以每個人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才能更好的安排飲食。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裏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