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網導讀】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印刻現象。
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茲發現在剛孵化出的小鴨面前,像鴨子那樣擺動自己的雙臂,搖搖擺擺地走路,小鴨子像愛母鴨那樣地愛他,在幼小時跟在他身後走,到了性成熟期,則向人類而不是自己的同類求愛。印刻現象和一般的反應不同,它只在一定的時期內發生,小雞“母親印刻”的發生是在出生後的10-16小時,小狗則是在出生後的3-7周。
印刻發生的時期稱作關鍵期。在關鍵期內形成的印刻行為作為動物的習性保存下來,並且是不可逆的,即一旦形成就不能修正和還原。而人類的關鍵期就是6歲之前。
而家庭氛圍就是影響兒童印刻現象的關鍵。
家庭氛圍會影響人的什麼:
1、情感表達方式
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在説自己情緒控制能力差,動不動就發火,很多人都在學習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如果大家回憶下自己的童年,深入挖掘下,相信大家都會發現:容易發火的人的父母也通常是用發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很正常,因為我們在模仿父母。
對別人善良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善良的孩子。
對別人冷漠的父母培養出來的是冷漠的孩子。
對別人天天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父母只能培養出小心眼的發孩子。
2、興趣愛好
父母平時在上班,只有下班的業餘時間才能陪伴孩子。而父母在業餘做什麼,很大程度都會遺傳給孩子。因為孩子會覺得空餘時間就應該這樣利用,然後就會形成習慣。
就我個人來説,父母是農民,晚上最大的愛好就是大家一起圍着電視看電視,以至於我長大後很長一段時間就靠電視打發時間。直到後來隨着讀書自我反省,我才改變了業餘時間的利用方式。
我後來常想,如果我父母在我小時候晚上經常讀書,下棋之類,我後來總會學一門愛好的。
而對於現在很多孩子,我相信,父母天天晚上抱着手機看,給他們的榜樣就是用手機打發時間,自然當他們空閒無聊時,第一想到的就是玩手機。
3、問題處理方式
問題的處理方式很大程度是來源於父母雙方的問題處理方式。
如果是夫妻雙方習慣用吵架對罵的方式來處理問題,那麼孩子的認知自然就學會吵架對罵。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自然也就選用這種方式,因為他沒有學過別的問題處理方式。
相反,如果父母是平等溝通和平解決問題的,孩子看在眼裏,自然也會模仿父母的溝通方式。我們通常覺得有素質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有素質,懂禮貌,那是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有素質懂禮貌。
總結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在教育孩子上都習慣奉行兩套標準。
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孩子並不按照父母希望的方向發展,然後父母就開始抱怨孩子,教訓孩子”怎麼説你都不聽呢“。孩子表面上不説,心裏反駁”你憑什麼説我,你自己都這樣做“。所以越説孩子越不聽,越不聽越説,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父母和孩子的矛盾就這樣產生了。
所以,要想孩子聽自己的,父母必須要做到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