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各種食物都有人過敏,不過對於茄子過敏並沒有太多關注。在與網友的互動中,有多位問吃茄子產生不適是怎麼回事,於是做了一個小調查。
在回答問題的1955人中,對茄子過敏的有141人,佔比7.2%,其中同時對西紅柿過敏的41人,佔29%;對西紅柿過敏的總共69人,佔比3.5%,其中對茄子過敏的28人,佔41%。
也就是説,人羣中對西紅柿和茄子“過敏”的人並不少,對其中一種“過敏”的人,對另一種“過敏”的幾率也會很高。
這是因為,西紅柿和茄子都是茄科的植物,具有許多共同的特徵。
當然,需要説明的是:這裏説的“過敏”只是受訪者的“自我感覺”,而並不是“醫學診斷”。會有一部分人只是不喜歡吃茄子,就稱之為“過敏”。
對於普通公眾來説, “吃了茄子產生不適”才是核心,而“是不是醫學上的過敏”並不是那麼重要。
這個7.2%的比例並不出奇。在2008年的一篇文獻中,741名受訪者中有68人報告自己吃了茄子會產生“嚴重副反應”,佔比高達9.2%。在對這些人進行的“點刺過敏測試”中,68人中只有32人陽性,此外還有16人沒有報告吃茄子有不良反應但點刺卻呈現陽性的。對這48人進行抗體檢測,結果只有6人陽性,佔所有受訪人羣的0.8%。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也就是説,受訪者所報道的“過敏”或者“嚴重副反應”,並見得是真正的醫學意義上的“過敏”,也包括各種其他原因導致的“不適”。在各種報告中提到過的“茄子過敏症狀”包括嘴唇舌頭和喉嚨刺痛、發癢、腫脹,眼睛發癢變紅,皮疹,咳嗽,腹痛、嘔吐和腹瀉等等。
這些症狀是怎麼產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幾種因素:
蛋白過敏
茄子中有多種具有“防禦作用”的蛋白質,用於抵抗入侵的病原體和寄生蟲。對於人體來説,這些蛋白質就是過敏原,能夠引發IgE的產生。這種IgE參與的反應,是真正的過敏反應。
圖片來源:pixabay
2009年的一項印度研究,深入地探討了茄子中的過敏原,發現:茄子的皮和肉中都存在多種過敏原,尤其是在皮中更多。有一些過敏原對熱穩定,所以做熟並不能完全消除過敏原;還有一些過敏原在經過“模擬消化”之後,依然保持着活性。
簡而言之,茄子中的過敏原多樣而且頑強,去皮和烹飪能夠減少過敏原,但並不能完全消除。這種過敏的症狀,通常與皮膚、喉嚨和眼睛的瘙癢、腫脹有關。
生物鹼
跟土豆和西紅柿一樣,作為茄科植物的茄子中含有一些“糖苷生物鹼”,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龍葵鹼”。它們也是植物的“化學武器”,具有抗蟲抗菌的功能。經過長期的馴化選種,茄子、西紅柿和土豆中的生物鹼含量已經很低,一般而言並不會造成人體中毒。但在“不一般”的情況下,比如某些茄子因為什麼偶然的特殊原因而含有更多生物鹼,正好有遇到某個人對這些物質非常敏感,那麼也就可能導致一些“舌頭髮麻”“嘴唇刺痛”的體驗。
糖苷生物鹼也是很穩定的物質,烹飪對它破壞有限甚至沒有影響。
水楊酸鹽
水楊酸鹽是植物中廣泛存在的物質,水楊酸及其衍生物在醫藥領域廣泛應用。水楊酸也會導致許多類似過敏的症狀,所以一些文章認為茄子的過敏症狀跟水楊酸有關。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茄子中的水楊酸鹽含量並不高。如果那個含量的水楊酸鹽能導致過敏,那麼將會有很多種其他的蔬菜水果也會導致過敏。
組胺
組胺是組氨酸的降解產物,能夠舒張血管,使毛細血管和微靜脈的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漿漏入組織,導致局部組織水腫。死螃蟹不能吃,就是因為產生了大量組胺。
在各種蔬菜水果中,茄子的組胺含量也比較高。如果對於組胺非常敏感,正好又遇到組胺含量高的茄子,也有可能出現過敏症狀。嘴唇紅腫,喉嚨腫脹,也就是“局部組織水腫”的體現。
題圖來源:Pixabay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松鼠雲無心”,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
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
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