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教育。
執筆:吳倩
定稿:蘇子後
現在的父母都比較年輕,教育觀念也比較前衞,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選擇了動口不動手的方法,但還會有部分家長仍堅持棍棒教育。
現階段的孩子大多都過於頑劣,有些行為如果不加以阻止、及時糾正的話,六歲以後就很難改了。
為什麼要在六歲之前改正?
教育專家將孩子的成長曆程分為三個不同階段,其中最關鍵的時間段是在6歲以前,這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又被稱之為“潮濕的泥濘期”。
而6歲之後,孩子的自我意識提升,其行動和自我性格將會更加固化一點,所以如果在出現問題往往就很難糾正。
此外,三到六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時刻,兩歲的寶寶腦容量已經達到成年人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六歲的時候就可以達到百分之九十左右了。
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具備理解和學習能力,父母可以教孩子去明辨是非,而且在這個階段也是其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且對事物的認識、理解能力和求知慾也比較強,擁有自己的意識,家長只需要把孩子往一個好的方向去引導就可以了。
如果家長採取了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會對其性格養成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專家建議,如果你家孩子6歲前出現不良行為,及時糾正,錯過就別怪小孩難管教。
孩子6歲以前出現這些行為,需要及時糾正
一、亂髮脾氣
孩子兩歲之後就會擁有自我意識,標誌着開始進入人生中第一個叛逆期,會經常發脾氣、摔東西,並開始各種“找事""。
他們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不滿,因為其表達能力欠缺,也已經習慣了用行為動作來表示想法。
在孩子的認知裏,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只要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就必須做。當想法跟現實有一定差距的時候,大腦就會產生壓力激素,比如皮質醇——會讓孩子的大腦產生憤怒的情緒。
重點是孩子也比較小,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部分還不完善,不知道怎麼平復自己的心情。這個時候有家長的用武之地了,幫孩子轉移注意力,可以讓他幹一些別的事,孩子就會慢慢平靜下來了。
二、不尊重大人
有些孩子在家中為所欲為,根本就不把父母放在眼裏,自己做了錯事還理直氣壯,尤其是訓斥他們的時候,不為所動。
那是因為孩子想要爭取更多的權利,比如在要求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時,他不僅不收拾,還把東西弄得一團糟。這個時候一定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可以跟孩子商量着來。
要注意自己的説話方式,要用朋友的語氣跟他交流溝通,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讓孩子抗拒。不強迫孩子去贏得他合作的辦法,才是能長久的好辦法。
三、隨意哭鬧
哭是孩子慣用的伎倆,一旦家長不滿足其願望,或者是達不到他們的要求,就開始哭鬧。
比如跟媽媽一起逛超市,本來是個很開心的事,看到一個非常喜歡的零食或者玩具,如果不買就開始哭鬧,甚至在地上打滾,藉此來威脅家長,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像這種情況千萬不可以妥協,只要妥協一次,將來你就會有無數次妥協,並且會認為這個辦法有效,以後就會更加過分。
孩子的一些壞毛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今後會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壞習慣都與父母的培養教育脱離不了關係。因此,儘早給孩子立規矩,以培養好性格好品質。
如何給孩子立好規矩
一、父母約束自身
俗話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一定要約束自身,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身教重於言教,一定要先注意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
如果你是一個只懂得吃喝玩樂、不求上進、品質惡劣、行為粗俗、自私的父母,那麼你的孩子也會跟着你學,根本就不可能培養好。
二、賞罰分明
要讓孩子有正確是非觀,刻印適當的進行一些獎勵與懲罰。當他們做錯了事,應該選擇正確的方法其進行批評並指正,如果情節嚴重,可以適當地對他們有一些小小的懲罰。
但如果孩子做了值得表揚的事,那麼你就要鼓勵他繼續保持,並給予一定的獎勵。不能只有獎勵而沒有處罰,不然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積極性。
教育孩子一定要從小抓起,要學會拒絕無理要求,不能只是一味地順從,要給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讓他們的以後的路走得更遠更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