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式教育有多傷人?孩子自卑、叛逆,可能源於父母常説的這些話
教育孩子的過程猶如跑馬拉松,需要投入持之以恆的耐心和信心才行。
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中國父母總是喜歡有意無意地打擊孩子,刻意地拿“別人家孩子”來鞭策自己的娃,他們以為這樣能使孩子不斷進步,可是事實卻與之相反,不僅嚴重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還影響到孩子今後的人生。
“打擊式”教育在中國家庭裏十分常見,你是否曾聽過/説過類似的話,“這點兒進步有啥高興的,你看看別人……”、“就你還想……,也不看看自己啥德行”、“算了吧,你不行”、“你連這都做不好,將來能有啥出息……”
一句接一句的惡語,正如一根一根利箭不斷刺傷孩子的脆弱又敏感的心。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或許你曾在網絡上看到一些孩子離家出走、跳樓輕生的新聞,其實,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是父母不經意間脱口而出的一句話,而孩子內心積壓已久的情緒剛好在這一刻爆發出來,總有人説現在的孩子心理脆弱、經不起打擊和挫折,其實,背後都是父母在做“推手”,一步一步將孩子變成“玻璃心”。
被父母經常“潑冷水”是種怎樣的體驗?有一位網友稱,她從小到大從未獲得過父母的表揚和肯定,不管做什麼事情,總是得不到爸爸媽媽的認可,長期以來,媽媽都喜歡將自己與鄰居家的孩子做比較,絲毫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優點,很多次將內心真實的想法告知媽媽,可是換來的卻是“我不斷地打擊你,是為了讓你有壓力,這樣才能產生動力,不想你變得驕傲自滿。”
其實,在孩子小時候,往往需要依靠周圍人的鼓勵和認可來建立自身的自信心和價值感,而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最信任的人,應該給予最大的肯定和鼓舞,一味地潑冷水,只會讓孩子產生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久而久之,將負面評價作為自己的缺點,並一直暗示自己很差,孩子內心會變得自卑、怯弱、絕望,並且自卑感會如影隨形一輩子。
試想一下自己被人誇獎時,是不是自信心和勇氣都明顯增加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認同,孩子更是如此,舉個例子,如果父母沒有及時對孩子的成功給予關注、肯定和讚揚,那麼內心的小失望會使其失去繼續努力的動力,相反給予孩子正面的積極的言語和鼓勵,他們真的會向着積極的方向去變化。
1、不要隨意做比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父母習慣性拿“別人家孩子”做比較,無形間在扼殺娃的自信心。當看到自己處處不如人,孩子會愈發覺得自己一事無成,甚至破罐子破摔,變得自暴自棄。
作為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並及時給予肯定和認可,只有不斷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才能使其越來越自信,並且做事的動力和信心也會更加充足。
2、認真看待孩子的個體差異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每個人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父母要學會理解和包容孩子的個體差異,不能將其不擅長的事兒作為判斷孩子聰明與否的標準,長期給娃貼上“蠢”“笨”“傻”等惡意的標籤,只會像“慢性毒藥”一樣毀了孩子,只有愛和賞識才能創造奇蹟。
3、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格,無法容忍孩子犯一點兒錯,其實,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在不斷地犯錯、試錯,只有這樣才能進步,當然這並不是説要縱容孩子犯錯,而是當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地批評、責罵或者詆譭,而是清楚告知錯在哪,避免其下次再犯。
4、生氣時不要説狠話
即使再生氣,也不要在孩子面前放狠話、做狠事,這樣只是發泄了一時的怒氣,可是卻將最難聽的話傳遞給孩子,為此,父母一定要學會控制自身的情緒,當孩子犯錯時,先冷靜下來再就事論事。
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其實是缺少一種溝通的方式和方法,要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教育關鍵期,可是一輩子也難以彌補,為此,只有儘早改變教育方法,到底怎麼樣説,孩子才能聽的進入呢?
溝通是親子間的橋樑,連通着彼此的心,如果沒有有效的溝通,再好的教育方式都無法實現最終的效果,回想一下,你是一個口無遮攔、抱怨不停、管不住嘴的家長麼?如果你很少去聆聽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那麼你會發現,無論你説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反而TA跟你對着幹,其實,都是説錯了話。
《如何説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説》一書圍繞“如何説”“怎麼聽”兩個主題,結合現在家庭常見的問題,對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的態度、語調、方式、時機、措辭等進行深入探討,以此幫助父母走出教育誤區,消除親子隔閡,讓娃在健康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快樂成長,建議各位家長靜下心來好好研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