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説話再走"和"先走再説話"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趁早知道好
很多新生兒的爸爸媽媽們,都不是很清楚孩子的成長規律,也不知道孩子是要先學會説話好還是先學會走路好,很多父母都會忽略掉這一點,其實這裏面還是有點講究的,對孩子也會產生一些間接影響,所以父母們應該要了解其中的差異,給孩子制定一份成長的計劃。
因為據研究,孩子的成長次序不同對孩子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案例林女士與丈夫有一個八個月大的兒子,但是林女士夫婦因為工作繁忙很少照顧到兒子,所以兒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林女士的婆婆身邊,由婆婆照顧,林女士只有在週末的時候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有一次回家後,林女士突然發現孩子已經九個月大了卻還沒學會直立行走,這讓林女士覺得十分奇怪,但她以為這是自己沒有花費時間去照顧孩子和教孩子走路所導致的,直到有一天孩子竟然開口叫了林女士一聲媽媽。
雖然林女士內心十分激動,但是內心卻有一絲絲不安,因為她覺得九個月大的孩子應該學會的是走路而不是説話,後來林女士為了讓孩子能夠學會直立行走,每天花很多時間教會孩子走路,孩子雖然後面也學會了走路,但是很明顯孩子缺乏身體的協調性,經常出現站不穩和摔跤的問題。
"先説後走"和"先走後説"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1、身體協調性差異
其實孩子的身體協調性需要從小時候開始培養,要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具備,如果孩子是先學會説話而後學會走路的話。
那麼他會缺乏一些必要的身體協調能力,所以在孩子早期時間應該要多多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因為等孩子再長大一些重心會發生比較明顯的偏離,到時候再訓練身體協調性的話會更加困難。
2、智力發育的差異
孩子肢體運動需要由大腦小腦同時進行支配才可以實現,先學會走路的孩子會要比先學會説話的孩子更加聰明,因為學會走路的孩子對世界的探索能力更強,善於去發現新的事物,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不同的事物。
相比較之下學會説話,只會支配大腦的工作,而激發不了小腦的發育,因此導致孩子的腦部發育相差比較大。
3、感知能力差異
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想在短時間內對事物進行一個認識,最好的辦法那肯定是親身體驗過,而先學會走路的孩子會更加有機會去接觸新事物,去認識新事物。
所以先學會走路的孩子感知能力自然是比較強的,而對於那些子先學會説話而不會直立行走的孩子而言,就算學會了説話,也很難接觸和認識新事物。
總結如果您的孩子不會直立走路,那麼你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引導孩子去學會走路,可以用鼓勵的方式來慢慢的培養孩子學習走路的興趣。
但是前提需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那些不會爬行的孩子其實並不能意味着他就比同齡人更笨,只是可能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影響着孩子不願意直立行走,在早期的時間,可以藉助一些學步車來幫助孩子學會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