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上最好的品質除了善良温柔以外,還有就是自信了。
自信的人給人的感覺就是:有希望、有陽光、有動力。
自信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標籤。
然而自卑這個詞卻跟很多人形影不離,有的人外表看起來充滿力量,其實內心是個極度自卑的人,有時候這樣的自卑伴隨人的一生。
所以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用對方法,關注孩子的內心變化,除了重視學習成績以外,更重要的孩子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才能夠長成一個有健全人格的人。
小米是個一年級的孩子,老師在孩子期末評語上寫的:孩子上課不會積極舉手回答問題,不自信,但是每次的作業都完成得非常好,考試都是滿分。
小米被老師問道:為什麼上課不積極回答問題?小米的回答是:害怕自己回答出錯,同學和老師會嘲笑自己。
當媽媽看到老師給的評語時,把小米罵了一頓,罵孩子為什麼膽子這麼小,什麼都害怕,以後長大了還能幹成什麼事......小米不敢反抗媽媽只能默默承受媽媽的責備。
後來爸爸的話才讓媽媽恍然大悟,小米一直以來都是在媽媽的嚴格管教下成長的,媽媽很少會鼓勵孩子,對孩子都是打壓教育,才會導致孩子的不自信,媽媽這才決定更新自己的教育方式。
很多父母認為表揚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所以就選擇挫折教育去打壓孩子,培養孩子抗壓能力。有時候孩子不是越挫越勇,反而會越來越自卑,任何教育方式都應該做到張弛有度,而且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情況,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一、不合羣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自己從小沒有好玩的玩具可以和別人分享,而被小朋友拒絕一起玩耍。
孩子會覺得自己,就是因為沒有好玩的玩具,所以沒人跟自己玩而產生自卑的心理。認為別人有的東西自己也必須要有,滿足這樣的條件才可以和別人一起玩。
而父母又沒有及時關注到孩子內心變化去引導孩子,所以導致孩子害怕去社交,沒有好朋友一起玩,在其他人眼裏就是不合羣的怪物。這樣孩子只會越來越孤僻、自卑,父母要發現孩子的變化及時給予引導。
二、不敢承認錯誤
如果每次孩子犯了錯,父母都是指責和批評,不懂得原諒孩子,鼓勵孩子。
那麼孩子就會變得害怕犯錯,一旦犯錯就會變得極度害怕面對錯誤,面對父母的責罵。自卑的孩子就選擇逃避責任,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過錯。
其實只要父母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給予適當的教育,批評是可以的,但是要適可而止,同時要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能做好的。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承擔責任,做一個有擔當的人。
三、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家的孩子”
經常聽到父母説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是在和別人家的孩子作對比中長大的,而且自己再怎麼努力都不比不過別人。
這會讓孩子極度自卑,因為在父母面前,永遠得不到認可。
所以父母一定要發現自己的孩子的閃光點,學會去肯定孩子的好,不要抓着孩子的缺點去和別人的優點比較,並無限放大缺點,孩子內心只會變得壓抑不自信。
1、父母錯誤的“説話方式”
要問這個世界誰最瞭解孩子,肯定是生他養他的父母了,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知道孩子的優點和弱點。
但不注意説話方式的父母,常常指着孩子的弱點不放,甚至有時候明知孩子達不到,還故意要求孩子去做,這都是在拿着無形的武器,在默默地刺孩子的傷疤。
2、沒完沒了的嘮叨
過於嘮叨的父母反而讓孩子更厭煩,因為家長頻繁的嘮叨都是在隱形的指着孩子做不好,久而久之,孩子真的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反之變得更加不自信。
其實真正孩子在乎的是父母的簡潔語言和沉默,只有安靜環境,才能讓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間和自我調整,家長一直嘮叨等於在打亂孩子的思維。
【暖心寄語】
孩子自卑是可以避免的,父母首先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説話方式和壞習慣“嘮叨”學會理性的榜樣力量。多給孩子自我成長空間、自我整理的過程,不要看高別人的孩子而貶低自己的孩子。每個人都不願意被踩在腳底下,都希望被欣賞被讚揚,何況是孩子呢?更需要被父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