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何教育孩子,可以用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來形容,“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不同的父母因生活經歷、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等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解讀。
也就是説,不同的父母,其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有的父母愛發脾氣,有的父母善於講道理,有的父母早早為孩子立下規矩,有的父母則是親子溝通的高手。
1
發脾氣是下策
有的父母脾氣火爆,猶如火藥桶,隨時可能起爆。當孩子不聽話時,或無意犯錯誤時,脾氣火爆的父母就會吼孩子,或直接一巴掌拍到屁股上,然後大家各自安好。
但是,父母經常發脾氣,要麼,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性格;要麼,孩子會有樣學樣,遇事首先也是用壞脾氣進行解決。
2
講道理是中策
有的父母面對孩子不聽話時,總是沒完沒了地講道理,也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猶如大話西遊裏的唐僧一樣,吧啦吧啦個不停。
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認為,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中的第一個,就是講道理。而“講道理”恰恰也是許多父母最熱衷運用的教育方法。
並不是説,講道理毫無用處,該講道理的時候,還是要講道理;當講道理的效果微乎其微時,則無需再繼續講道理,可以換一種方式。
3
立規矩是上策
道理雖然看似有理,但對孩子來説,它是抽象的,不過是輕飄飄的一句話,可能不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規矩則是實打實地擺在那裏,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比如,早晚要刷牙,10點之前要上牀睡覺,飯前要洗手,吃飯時不可以用筷子敲碗等。
4
親子溝通是上上策
聰明的父母總是善於與孩子進行溝通,當然,溝通的方式也有很多。
比如,給孩子講故事。人類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過程中,留下了很多經典又優秀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幫助孩子更好地認識人生道理。
比如,陪孩子做作業。雖然,這一項很考驗耐心,但有方法和耐心的加持,父母一定會和孩子達成默契的配合。
再比如,和孩子一起玩耍。父母陪伴孩子玩耍很重要,不僅可以淨化自己的心靈,還可以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
寫在最後
事實上,很多父母選擇教育方法時,往往會“混搭”使用,這無可厚非。只是,屬於下策的發脾氣,父母們一定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