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的時候,老一輩的人常常會告誡我們一定不要吃發物。但是,無論是在現代醫學和中國傳統醫學中,都沒有發物的説法,發物更多還是來自民間定義。那究竟什麼是“發物”呢?
通俗的解釋,“發物”是當患者患了某種疾病以後,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能吃的那些食物。也可以理解成可能會誘發疾病的發生或者加重疾病的食物,因為發物禁忌在飲食養生和飲食治療中都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情況下,發物是食物,適量食用對大多數人不會產生副作用,只是對某些特殊體質以及與其相關的某些疾病才會誘導發病。
一般按發物的性能分為六類:
一、發熱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發風之物,如蝦、蟹、香蕈、鵝、雞蛋、椿芽等。
三、發濕熱之物,如飴糖、糯米、豬肉等。
四、發冷積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種生冷之品。
五、發動血之物,如海椒、慈菇、胡椒等。
六、發滯氣之物,如羊肉、蓮子、芡實等。
雖然發物能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但另一方面由於發物具有的催發或誘發作用。食療上還用於治療某些疾病,如麻疹初期,疹透不暢,使用蘑菇、竹筍等發物,可起到助其透發、縮短病程的作用。除此之外,按照老一輩的説法,其實水果也有發物的説法的,如桃子、荔枝、榴蓮、芒果、櫻桃、楊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