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一直被許多人認為是一種美德,鋪張浪費則會受到許多人的鄙視,有些人一直以節約為榮,但是卻忘了勤儉節約到了極致便不再是節約,而是吝嗇,這種做法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對孩子的未來帶來不可逆轉的負面影響。
勤儉節約到了那吝嗇的地步,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小李是家裏的獨子,父母都是高薪職業,家裏的經濟情況一直不錯,可小李平時的吃穿用度卻完全説不上好,因為父母平時在教育他時,便一直強調要學會勤儉節約,所以平時在小李的身上,父母很少投入大量的金錢。
從小到大,小李沒有買過一件玩具或者是新的衣服,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其他親戚的孩子不穿了送給他們家的,這些年來,每次看到其他人的新玩具和新衣服,小李都難免會心生羨慕。
上了大學後,父母每個月只給他400塊錢的生活費,為了吃飽飯,他只能每天出去做兼職,可即便如此,依然會有吃不上飯的時候。
也正因此,小李性格逐漸變得敏感自卑,而且待人處事也開始吝嗇、斤斤計較,身邊的朋友寥寥可數。
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杜絕鋪張浪費的現象,不願意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的金錢,這種做法雖然可以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但如果太過節儉,甚至吝嗇,對孩子的成長只會產生副作用。
低層次家長的“節儉”,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一、 變得自卑
有些父母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從小給孩子灌輸一種家裏沒錢的理念,讓孩子放棄去追求那些高價值的東西,時間久了孩子可能會發自內心的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當看到其他同伴優越的家庭條件時,可能會感覺自己不如其他孩子,產生自卑情緒。
二、 報復性消費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節儉”?
一、 滿足孩子的基本需求
不論年齡大小,孩子終究是獨立的個體,有着自己的物質需求,平時父母們對於那些最基本的需求,應該儘可能的滿足。
節約並不是吝嗇,家長們應該學會判斷孩子的需求是不是剛需,如果不是那麼自然可以拒絕孩子的要求,反之則需要滿足孩子。
二、 培養正確的消費理念
許多父母平時最擔心的就是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理解賺錢的辛苦,因此父母們平時應該從各方面考慮,給孩子培養正確的消費觀念,適當的引導孩子去體驗賺錢的難處。
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也就明白了賺錢的不易,消費理念也會隨之改觀,不會出現鋪張浪費的情況。
三、 從自身做起
我們平時常説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因此如果想要讓孩子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那麼父母自身就不能有鋪張浪費的行為。
以自己的言行做示範,時間長了,孩子自然而然也就養成了節約的習慣。
現如今隨着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在物質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但許多人的思想觀念依然沒有得到轉變,有些家長們依然在固執的追求所謂的節儉。
有些時候站在家長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做法是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但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那卻是一種吝嗇的表現,因此我們平時一定要分清節約和吝嗇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