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到底能長多高?2歲之前就能預測,快來給孩子自查一下吧
導讀
今天繼續集中給大家:快速答疑。是不是良心公號,你們説的算!都是來自你們問的問題整理!
我孩子是不是長得不夠快?
身高夠不夠?會不會太矮了,是不是晚長?
這些都是各位媽媽們異常關注的問題。那麼,從嬰兒期到青春前期,孩子正常的身高發育模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看完本文,面對孩子的身高以及生長曲線,您也就能夠做到心中有數啦。
建議先分享,後細讀~家族羣也可以走一波~
只有願意學習的家長,才能把對寶寶的愛變成實際行動的愛哦!
正常生長的決定因素
孩子的生長髮育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總的來講,就是遺傳因素占主導地位,後天因素對於身高也有影響。這些因素既可獨立作用,也可以系統發揮作用,改變孩子的遺傳生長潛能。
例如懷孕期間媽媽的營養和子宮內的環境因素,主要影響孩子出生時和出生後幾個月之內的身長、體重以及頭圍的變化,而遺傳的因素對於孩子的身高影響則出現的比較晚一些。
例如孩子出生的身長,與其成年的身高的相關係數僅為0.25,但是,2歲時的身高與成年身高的相關係數為0.8。
正常生長模式
兒童的生長並非勻速的
正常的生長反映了孩子的整體健康和營養狀態。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按照一定的規律生長。
有趣的是,目前的研究證實,孩子並不是每天勻速生長的,而是靜止一段時間,出現一個生長加速期,然後再靜止一段時間,迎來下一個猛長期。
有研究者在長達1年的時間內,對46名青春期前的健康孩子進行了身高的測量,測量頻率為每週3次。
發現這些孩子,在一年中存在3-6次的猛漲期,每個猛漲期的中位數時間為56天(範圍為13-155天);而在這3-6個猛漲期之間,穿插生長停滯期,其中位數時間為18天,(範圍為8-52天)。
有意思的是,生長也呈季節性,在秋季,孩子的生長速度降低,在冬季達到最低點,隨後在春季和夏季孩子的生長速度加快。
兒童平均身高的增長速度
咱們前面提到了,由於孩子的身高並非勻速增長的。因此監測孩子的身高增長速度,至少需要監測6個月的時間,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平均身高增長速度大致如下;
有的媽媽看了上面的表格,一對照自家的娃,媽呀,去年沒長夠,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放輕鬆,不用慌!
其實對於兒童而言,僅僅知道平均值是不夠的,因為還存在個體差異呀。
那麼,2歲以上的孩子,身高的增長速度的範圍是怎麼樣的呢?下面的表格列出了2歲以上孩子身高增長速度從第10到第90百分位的範圍(也就是説,在這個範圍內,都是正常的)。
出現身高的生長曲線偏移怎麼辦?
關於身高的變化,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就是2歲內的孩子,大部分(大概三分之二)會出現身高曲線偏離原來曲線的現象。
這個也給不少的媽媽造成了困擾,是不是我帶得不好,喂得不好,還是孩子超過6個月後母乳沒有營養了?其實,在除了疾病、營養等因素影響孩子的生長髮育外,這種現象,可能只是一種正常的發育軌跡的調整。
有研究表現,2歲以內的孩子,大概三分之二的孩子有生長曲線偏移的現象。其中大概三分之一的孩子生長曲線會跨越1條主要的生長曲線;四分之一的孩子生長曲線會跨越2條主要的生長曲線,而大概有十分之一的孩子會出現跨越3條主要的生長曲線。
這個現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出生後前面數月,孩子會受到宮內的生長模式的影響。這種宮內生長模式的調控激素最主要是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1、IGF-2),而生長激素和甲狀腺素對於孩子在宮內身高生長僅僅起次要作用。
這一階段不能反應孩子未來的生長模式和遺傳身高趨勢。
孩子出生後生長速率的快速降低,與出生後性激素生成減少;同時原來的生長更加依賴於與營養相關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轉變為出生後更多的依賴生長激素有關。
慢慢的,遺傳因素的作用超越了宮內發育模式的影響,基本上孩子在生後的9-12個月,遺傳軌跡的趨勢基本完成。就會出現前面提到的跨越曲線的現象。
由於孕期母親營養良好,身材較矮的父母生的大嬰兒所處的高生長曲線百分位開始跨越曲線向下移動,而身材高大的父母生的小個子嬰兒百分位數向上移。
並非所有長得矮的兒童,
都是有問題的
2歲及以上的孩子,如果身高的曲線一直沿着比較低的百分位數生長,那麼可能是正常的。
只有身高曲線向下跨越2條主要的百分位數或者是身高的增長速度低於前面提到的正常值低限,才需要考慮就診評估。
其中家族性的矮小和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是最常見的正常模式的生長變異。
家族性矮身材:這個很好理解,就是父母雙方或者至少有一方比較矮。由於身高跟遺傳有着顯著的相關性,因此,如果父母矮,孩子的身高遺傳潛力就不大。
那麼怎麼判斷一個孩子長得矮,是屬於家族性的矮身材呢。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有三點:
1、 有家族史:首先父母至少一方矮。
2、 生長速度正常低限:最重要的一點是,這個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長是正常範圍的,但都處於正常範圍的低值,例如在2-4歲的時候,每年的身高增長剛好超過5.5cm;在4-6歲的時候,剛好超過了5cm。
3、 骨齡正常:除了上述2點,還有一項檢查可以幫助咱們判斷這種情況,那就是給這種孩子拍一個骨齡,往往是跟他的年齡相符合的。
家族性矮身材孩子的身高曲線圖
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
這個就是大家最最最熟悉的晚長了,有時候也稱之為晚發育者(latebloomer)。可不是每個長得矮的孩子都是晚發育者。這一類的孩子,也是有自己的特點的。
1、生長速度處於年齡段的正常低限:他們在出生的時候往往身長正常,然後,在3-6個月的大部分嬰兒開始出現生長速度下降的時候,他們降低的幅度更大、持續的時間更久。
與家族性矮身材的孩子相似,他們在青春期前的身高增長速度通常是正常值的低值,例如女孩子每年身高增長4-4.5cm,男孩子長3.5-4.5cm,所以他們的生長曲線可能一直沿着低於第3百分位數的曲線生長,但不會繼續往下掉,而是與之平行。
2、青春期延遲傾向:這一類的孩子,往往有青春期延遲的傾向,從而使得在進入青春期後,其身高出現一定程度的追趕。
3、骨齡落後: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標誌性的特徵除了身高增長速度處於正常低限之外,比較有特徵的是其骨齡落後,也就是説相對於實際年齡,骨齡比較小。
4、晚發育的家族史:體質性生長和青春期延遲往往有家族史,仔細詢問父母發育的年齡,往往會發現,他們的父母雙方或者之一也有晚長的情況,表現為小的時候矮小,母親初潮在15-16歲甚至更晚;父親到高中甚至大學開始猛長。
怎樣預測孩子的身高
很多的家長,對於自己孩子未來能夠長多高,是非常好奇的。那麼,有沒有一些方式,可以提前知道孩子將來大概的身高呢。
答案是有的。
以下的方式,可以告訴我們孩子未來大致的身高,但是對於身高增長速度正常的兒童比較合適,對於身高增長有異常的孩子,容易有比較大的出入。
1、根據父母的身高來計算遺傳身高:
通過雙親的身高計算,具體的方式有父母身高中值修正法(the Corrected midparental Height,CMH)和FPH法(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其中CMH最主要是考慮了遺傳的因素,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部分因為營養不良或者疾病導致的身高問題已經能夠被解決,所以有一部分學者提出了另外一套公式來計算,這就是FPH法。
兩種方式的計算方法具體如下:
a、CMH法:
男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cm;
女孩:(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2 ±5cm;
b、 FPH法
男孩:45.99+0.78X 父母平均身高±5.29;
女孩:37.85+0.75X父母平均身高±5.29
2、成年身高預測:
a、根據生長曲線軌跡延伸法預測:2歲以上孩子,如果身高增長速度正常,那麼根據孩子的當前的身高曲線,外推至18-20歲,可以預測其可能的成年身高。
b、根據骨齡預測:首先要測骨齡,知道孩子的骨齡後,有以下2種方式進行預測:B-P法和TW3法。
(1)B-P法(Bayley-Pinneau),B-P法成年身高預測表的研製依據於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伯克利生長研究(Berkeley growth study)中192名正常兒童樣本,按發育正常、快速和慢速分組,分別計算了不同骨齡下的成年身高百分數,使用下面公式預測:
成年身高(cm)= 現身高(cm)/成年身高百分數
按照骨齡發育速度,分為:
分類
骨齡-年齡
正常
≤±1歲
快速
大於1歲
慢速
小於-1歲
然後查表格:
舉例:男,10週歲2個月,G-P法圖片骨齡10.0歲,身高130,查找上述表格為78.4,代入公式:成年身高預測=130/78.4X100=165.8cm
注意:該預測法適用於男6.0-18.5歲,女6.0-18歲,未包括幼兒。
(2)比如TW3成年身高預測是目前最新的方式。
該方式會根據RUS骨齡積分、孩子當前的身高、目前的實際年齡以及上一年的身高增長量進行計算。
計算公式為:預測身高=當前身高+aRUS積分+b
其中a為R積分系數,b為常數
這一項預測比較複雜,需要先測量骨齡,然後由醫生進行。
看了前面的介紹,是不是對於自家孩子的身高發育有一定的瞭解啦,也可以順便拿起計算器,算一算孩子能長多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