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增加乳腺癌骨轉移風險!避開4個誤區,正確補鈣
各項研究證實:骨質疏鬆可能增加乳腺癌骨轉移的概率,促進乳腺癌骨轉移的發生;預防骨質疏鬆,可能對乳腺癌骨轉移有抑制作用。
可是骨頭湯、牛奶、鈣片明明沒斷過,怎麼還是會“越補越不夠”造成“骨質疏鬆”呢?
很簡單,補的方式不對,以及日常生活中某些不經意的舉動反而還會增加鈣流失。
想正確補鈣,先來看看為什麼會發生鈣流失。
鈣流失與骨代謝
乳腺癌細胞對骨代謝有直接作用。乳腺癌細胞能夠分泌一些細胞因子,使正常的骨代謝發生紊亂;同時抑制成骨細胞活性,導致破骨細胞活性增大,加速溶骨性損傷。
輔助內分泌治療雖可有效降低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復發和死亡的風險,但同時也會引起骨密度降低。
內分泌藥物主要通過降低患者體內的雌激素水平達到抗癌目的,例如:芳香化酶抑制劑可消除約95%以上的循環雌激素。
但是循環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也會導致成骨細胞活性下降, 破骨細胞重吸收功能增強骨密度下降,骨量減少, 出現關節症狀及肌肉痛的情況。
大部分的化療藥物會產生卵巢毒性,損傷卵巢功能,這也是化療後絕經前乳腺癌患者骨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並且,放療也可通過血管變化間接影響骨骼,對治療區域的骨骼產生直接影響,導致骨骼萎縮。
被忽視的補鈣要點
血鈣、血鎂與乳腺癌的關係近年來被諸多研究者重視。有文獻報道:鎂可以增強DNA修復酶的活性,抑制免疫炎症介導的氧化應激。
在腫瘤轉移過程中,低鎂可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生成,進而促進血管生成,幫助內皮細胞增殖、遷移、分化。而且腫瘤介導的低鎂血癥和惡性腫瘤的分期有關。
基於以上觀點,有研究學者提到,鎂的缺乏可能導致DNA突變進而形成腫瘤,同時,缺鎂會增加鈣貯留,鈣鎂比值的上升會增加患絕經後乳腺癌的風險。
然而乳腺癌患者由於藥物引起的胃腸道反應導致對鎂的吸收下降,單純補鈣和日常排尿排汗會增加鎂的消耗,從而導致大部分人羣都是低鎂人羣。
另外,維生素D與乳腺癌也有密切關係。研究證明維生素D複合物對乳腺惡性腫瘤有直接抑制作用,在腫瘤形成的早期及晚期均能抑制腫瘤生長,還可明顯增強抗雌激素類藥物的抗癌作用。
每日增加一定的日照時間或者增加維生素D的吸收,會明顯的降低絕經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
如何正確補鈣
正確補鈣分為兩大步驟:基礎治療和藥物治療。基礎治療更側重日常飲食和防護,在日常飲食的基礎上適當補充鈣劑,保護骨健康。
1. 飲食中增加含鈣和含鎂食物的攝入
2. 藥物補充更加有的放矢
治療乳腺癌相關骨質疏鬆的藥物主要有雙膦酸鹽、唑來膦酸、特立帕肽等,以及調節骨代謝的活性維生素 D或維生素D類似物、維生素K2等。在醫生的指導下規律、足療程的補鈣,並且定期做骨密度檢測,最大程度預防骨質疏鬆。
常見的補鈣誤區
1. 喝鈣片的時候用牛奶送服,或者和補鋅、補貼的藥物一起吃
同時服用鈣、鐵、鋅、鎂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彼此之間存在競爭性。如果需要補充這些元素,建議劃分時間段,如早上補鈣、中午補鐵、晚上補鋅。
2. 盲目選擇補鈣劑
單一補鈣不如補充螯合鈣效果好,不同人羣也應選擇不同的補鈣劑,例如老年人更適合選擇有機鈣,關節不適的患者應選擇硫痠軟骨素鈣片。
3. 一次服用大量鈣劑
成人每天建議補充600-800mg鈣,老年人建議補充1000mg鈣,明確診斷骨質疏鬆的患者可以補充到1200mg左右。
但是一次性補充大量的鈣,人體吸收率反而會降低到1/4左右,因此可以分成2-3次服用,少量多次提高吸收效率。
4. 食補優於藥物
食補與藥物補充是互補的關係,不可單獨依賴食補。很多覓友喜歡喝湯補鈣,實際上骨頭裏的鈣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不溶解於湯裏。
海產品中,蝦皮紫菜也含有較高的鈣含量,但是30g蝦皮才相當於喝一包牛奶,而這個數量的蝦皮含鹽量早已超標,反而會影響身體健康。
這些行為會加快骨代謝和鈣鎂流失
如果説預防骨質疏鬆是在修水利工程,那麼補充鈣、鎂、維D等就是築堤堵水。如果不做好防護措施,水庫依然會存在泄露的可能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1. 吸煙和喝酒會影響鈣的吸收與代謝,同時對身體多個臟器均有損傷,乳腺癌患者應及時戒煙戒酒,避免吸入二手煙。
2. 含糖飲料、碳酸飲料、茶、咖啡等含有的糖分、磷酸、鞣酸等物質均會抑制鈣鎂的吸收。喜歡喝茶的覓友應避免與補鈣劑一起服用。
3. 日常做飯應避免吃的太鹹,除了增加腎臟負擔,過多的鈉離子還會促使鈣鎂流失。
4. 缺乏運動。
運動不足看似與補鈣關係並不密切,然而研究表明,負重和運動對骨的生長和重建是一種重要的機械刺激,可明顯改善肌肉神經功能、促進骨和肌肉的合成代謝和重建、增強骨強度和肌肉強度,從而減少骨量丟失,達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的目的。
今天講到了覓友們很少聽説的低鎂和缺乏維D,這兩個因素也會造成骨代謝異常,增加骨質疏鬆的機會。還有一些補鈣常見誤區,生活中要儘量避免。
科學補鈣,要清楚鈣為什麼丟失,哪一步造成了鈣丟失,才能更好的預防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