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以後的差距明顯,父母別不當回事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健康

中國有句老話是這樣説的:

黃金棍下出好人,黃金棍下出孝子。

雖然現在的育兒觀念並不提倡用棍棒式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但是依舊有很多的家長認為,孩子就是要捱打才能聽話,這是不是你們的育兒理念。

父母可能認為,孩子不聽話,只要捱打就行,就能管住孩子,父母用暴力解決問題,也只是一時的,並不能從孩子的根本上解決問題。

經常捱打和從不捱打的孩子,長大以後的差距明顯,父母別不當回事

有經常捱打的孩子,就會從來沒有捱打的孩子,那這兩種孩子之間,會有什麼差距嗎?

李玫瑾教授是

中國青少年心理犯罪專家

,每一位青少年的犯罪,都離不開他的家庭環境,李玫瑾教授説過:

這個世上沒有天生的罪犯,都是通過後天培養出來的。

很多家長都會説,那孩子犯錯,光用嘴説也不聽話啊,就是要靠打才行啊,那孩子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呢?

對於 一些軟硬不吃的孩子,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是很頭大的,甚至還會一直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動手打孩子,打完孩子,看到孩子在哭,父母心中又會覺得不忍。

既然不知道該不該打孩子,那麼父母就先了解一下

經常捱打的孩子和從未捱打的孩子

有什麼區別。

1.性格的差距

小時候經常被捱打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否定,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毫無是處,他們會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但是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的性格都比較向陽,父母給孩子的態度更多的是支持和包容,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的性格大多都很樂觀、自信。

2.處理事情上的差距

這個點很好理解,經常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暴力下長大的,長期生活在這種暴力環境的孩子,慢慢的也會養成這樣暴力的性格,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就會用暴力來解決。

但是從未捱打的孩子,他們是在一個温馨的家庭中長大的,他們遇到困難,也會用自己的方式處理好事情,這樣的孩子也更加容易融進社會。

3.親子關係上的差距

經常被捱打的孩子,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會變得很堅硬,會不願意跟父母交流,甚至還會對孩子生出恨意,父母和孩子之間很容易就迸發出衝突。

但是從沒有捱打的孩子,他們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就會比較好,會願意和父母溝通,這樣的孩子在成長中會變得更加的自信。

在育兒的教育上,經常打罵孩子真的不是一個明智的方法,等孩子長大以後,經常捱打和從未捱打的孩子之間的差距會很明顯。

不僅僅是性格上的,還有心理上的,教育孩子沒有捷徑可走,不要因為自己的壓力過大或者是其他的藉口,在教育孩子的事情走懶惰,等孩子長大了再糾正孩子的教育,就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