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説“父愛是沉默的”,的確很多時候中國的父親普遍不善言辭,都是默默地守護孩子。但是有一些父親對孩子的陪伴實在太少,甚至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影響。
妮妮是一位全職太太,因為老公工作太忙,自己就辭掉了工作專心照顧女兒。妮妮的女兒今年7歲了,女兒平時乖巧懂事,性格也古靈精怪,非常討人喜歡。因為女兒喜歡跳舞,妮妮就為女兒報了舞蹈特長班,每次女兒學了新動作都會回家跳給妮妮看。
這次老公出差回來了,妮妮鼓勵女兒給爸爸也跳跳新學的舞蹈,可是女兒卻害羞地躲開了。老公的表情看起來有些失落,尷尬地説着“沒事,不想跳就不跳了,先吃飯吧!”可是在飯桌上平時開朗的女兒話也很少,表情呆呆地看起來有些害怕爸爸。
吃過飯後妮妮感覺到女兒的表現比較異常, 因此詢問女兒情況。沒想到女兒的回答竟讓妮妮淚目,女兒説“太長時間沒看到爸爸了,我都忘記了爸爸的樣子了,上次爸爸陪我玩得很開心可是第二天就走了,我怕爸爸再離開不敢跟爸爸玩。”
妮妮把女兒的話告訴老公,老公也感覺到非常愧疚,自己一直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對女兒陪伴,總以為給孩子買喜歡的玩具就能討女兒歡心。但現實卻這麼“殘酷”!現在的年輕人工作普遍較忙,不少父母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孩子的成長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缺少父母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影響?
1. 缺乏安全感
孩子其實對父母有一種天生的依戀,就算父母經常訓斥批評孩子,在父母身邊也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安全感。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會感覺到自己不被關懷呵護,缺乏安全感。這種心理會一直伴隨孩子的成長,影響孩子的戀愛和擇偶觀。
2. 自卑內向
成長在父母呵護關愛下的孩子更容易開朗外向,而長期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習慣了自己玩耍就會比較內向。父母長期不陪伴孩子,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己和別人的差異,除了羨慕別的孩子有父母的陪伴,自己也會覺得配不上父母的呵護,性格變得越來越自卑,不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來往。
父母應該怎樣陪伴孩子?1. 和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很多家長覺得和孩子溝通就是教育孩子,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告訴孩子,這樣的想法當然十分不錯。但是這樣的溝通不是最有效率的,和孩子溝通應該是一個交流思想的過程,不僅要告訴孩子自己的經驗,也要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比起給孩子教育,父母也要做好傾聽者。
2.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
陪伴孩子並不是説要和孩子形影不離,孩子也需要一定的自由。如果説陪伴孩子能夠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麼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就能讓孩子感受到獨立的美好。孩子也不僅僅需要學會和父母相處,也要學會認識自己和自己的情緒相處,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陪伴孩子成長並不是説要時時刻刻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有些事情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反而效果更好。
3. 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孩子的行為和想法都會有些天馬行空,有的時候難免會惹家長生氣,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衝動打罵孩子不僅會傷害孩子,也會給孩子的內心留下陰影,儘管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長期用這種態度對待孩子,孩子就會和父母疏遠。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和孩子相處才能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世界非常單純,陪伴也不需要多麼高端的形式。教育是一心換一心的,父母對待孩子用心,孩子也同樣會以好的品行回報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