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媽帶娃參加聚會,孩子的表現卻讓人反感,同桌客人:接受不了

由 戚國慶 發佈於 健康

家長對娃過分寵溺的最直觀後果,就是大部分孩子因此忽略了禮儀和素質的培養。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幾乎沒有哪個父母會不寵愛自己的孩子,但是寵愛和寵溺是有區別的,寵愛不代表一味的放縱,否則只會毀了孩子。

一般來説,現在的年輕父母都會意識到這點,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做的都還不錯,但是老人帶娃就不一樣了,走過艱難歲月的老人們多半會對孩子十分寵溺,這是他們表達愛的方式。

但這麼做的後果顯然會遭人詬病,孩子可能會變得沒有教養。

孩子在餐桌上表現的細節,恰恰反映了他的教養

昨天晚上和幾個朋友吃飯,其中阿嵐的丈夫正好出差,然後又趕上家裏老人回家了,6歲的小薰(阿嵐女兒)沒人帶,於是阿嵐就帶着孩子一起來跟我們吃飯了。

這本無可厚非,我們在主要也是聊一些合作上的事情,多一個小孩子沒人會在意,但後來小薰在餐桌上的一些表現卻讓我們“記憶深刻”。

我們這次人不少,有六七個,因為是談合作,其中有幾個朋友並不算太熟悉,上菜之後我們邊吃邊聊,剛開始還沒啥,可後來小薰的一些表現就有些讓人接受不了。

比如搶着夾菜,夾菜的時候還會用筷子在菜裏來回翻攪。本來筷子用的就不熟練,結果好幾道菜都被孩子弄的撒了一桌子。阿嵐十分尷尬,最後草草定了一下事情,就帶女兒走了。

我們幾個又聊了一會便也散了,後來跟另一朋友聊起來才知道,原來阿嵐夫妻倆平時都很忙,阿嵐的丈夫又經常國內外的飛,所以孩子都是老人在帶,這些不良習慣基本都是被老人寵的。

其實像小薰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一些常年見不到父母的留守兒童,在老人的寵溺下普遍綜合素質不會太高。

包括小錦鯉之前也有過這樣的情況,就在前陣子,因為疫情,小錦鯉被迫在孃家和我父母住了好幾個月,回來之後顯然被老人慣的不行,養成不少壞習慣,最近才被我糾正過來。

如果家長意識不到問題所在,那麼孩子的將來很可能就被毀了,娃會變得驕橫跋扈、沒有教養,對他的人生都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培養孩子的修養,要從小做起

1)愛娃本無過,但要注意分寸

愛娃是父母是長輩的天性,這無可厚非,但凡事有度,過猶不及,“慣子如殺子”並不誇張。對娃過度寵溺不是愛他,而是在害他,只會讓娃變成一個自私、自利、貪婪的孩子。

2)告訴孩子什麼規矩

娃兩三歲時候就能大約聽懂父母的話了,這時候家長就可以培養他的規則意識了,這並不是在束縛孩子,也不是扼殺娃的天性,這可以讓娃更好的適應將來的生活。

懂得自律和釋放天性是兩碼事,也並不衝突。最起碼也得讓娃懂得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3)學會放手,嘗試讓娃獨立

從娃能自主用餐具開始,父母就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寬容度,適度放手,逐漸幫娃養成獨立的習慣,培養娃的獨立意識,形成獨立的人格。

如果父母插手太多,幫娃做的太多,最後只會讓娃成了“巨嬰”,年齡和身體成熟了,但思想完全沒成熟。

4)培養娃的責任感

除了獨立,娃的責任意識也很重要,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他也是家庭的一份子,需要為這個家思考,為這個家付出。

這樣的教育會讓孩子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能培養一定的責任感,這在娃將來的人際交往以及團隊生活中都能起到積極作用。可以讓娃更好的融入這個社會。

家長培養孩子具體都能做什麼?

1)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從小培養娃,不管你想把他培養成怎樣的人,最簡單最直接也最實用的方式,就是成為娃的榜樣,身體力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的去影響孩子。

當父母的做到位了,孩子自然也就做得到位了。

2)抓住機會,善用“工具”

家長還應該抓住各種機會,比如看到的別的孩子做的好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和娃分享,讓娃人知道對方哪裏做得好,同樣道理,做的不好的時候家長也要藉機“教育孩子”。

其次,就是利用一些“工具”,其中最常見也最實用的就是各種繪本了。

比如下面這套《寶寶情商性格培養繪本》,就是不錯的選擇。

全套8冊,8個故事,從8個方面給娃講了8個道理,循循善誘,娓娓道來,在娃閲讀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

3)及時表揚孩子

最後一點,在娃做的好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一定要積極認真的表揚孩子,給娃的所作所為給予肯定,這樣娃才會更有動力,也能做的更好。

錦鯉媽咪有話説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的壞習慣養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家長無論是教育引導孩子,還是糾正孩子的錯誤,都要充滿耐心,不能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