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到,孩子從學會説話起一般對母親的稱呼都是“媽媽”,一聲“媽媽”,聽起來軟乎乎甜膩膩的。可隨着時光的挪移,不知不覺中,孩子對我們的稱呼從親密甜膩的“媽媽”變成了一個字“媽”,雖説只是一個疊詞和單字的區別,但這卻意味着孩子已經慢慢長大了。
孩子對媽媽稱呼的改變,有什麼深層意義?
稱呼的改變代表孩子已經長大了!開始在意別人的看法了。
小時候孩子管孩子叫“媽媽”,是一種撒嬌、依賴。孩子就會為了避免被同學嘲笑“幼稚、沒長大”,大家都習慣於説“我媽怎麼怎麼樣”,孩子聽多了之後就習慣了,漸漸也會跟着改口叫“媽”。因為這在孩子心中代表着成熟和長大。孩子與父母之間有了隔閡
孩子在小時候與父母幾乎是無話不談的,但是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年齡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這樣的差距容易引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發生。所以孩子在長大之後就會與父母之間產生隔閡,他們覺得現在應該與朋友談心,而不是與父母談心。這種稱呼的改變就代表了,他們與父母之間的親熱度的降低。
孩子逐漸獨立的表現
一個人在獨立的過程中,對於他人的依賴就會減少。而當孩子對父母的依賴越來越少,就會改變對父母的稱呼。所以,有時候孩子叫“媽”,意味着他們越來越獨立了。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許多人以為孩子稱呼變了,那也沒有問題。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孩子的稱呼也會變,那就是他與母親之間產生了矛盾,心理上受到了傷害。
我們經常會忽略孩子細小的變化,並且認為小孩子不應該擁有什麼情緒,大人做的就是對的。長此以往下去,難免對小孩造成極大的壓力,此時應該及時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進行疏導。
當孩子對你的稱呼從“媽媽”變成了“媽”,父母需要做些什麼
學會放手
孩子不再叫媽媽是長大了,渴望獨立的標誌,這個時候父母就需要學會放手,不要再過多幹預孩子的生活,減少控制慾,給孩子更多的私人空間,否則將出現逆反。
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做朋友
有不少母親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認為他們應該凌駕於孩子之上,只要是他們的話,孩子就應該聽。
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讓孩子一直服從於父母的權威之下,難免會養成孩子懦弱的性格,長此以往會導致孩子沒有主見。
作為父母應當尊重孩子的意見,與孩子做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具有壓迫性的父母。
給孩子屬於自己的空間
隨着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步的走向學校與社會,他們交往屬於自己的朋友。孩子會形成屬於自己獨有的小社會,形成自己獨有的朋友圈。此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與他人的交往,給孩子屬於自己的空間。 父母應該允許孩子在與其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擁有自己的小秘密,擁有自己的小空間,而不是事事都要知曉。如果一直要求孩子把所有的秘密告訴你,那麼孩子就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導致心理發展和性格發展的扭曲。
總而言之,孩子對父母稱呼的改變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發聲系統的完善,更是因為心理上的因素。
父母要注意這種稱呼的改變,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變化,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