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被誇是“狀元手”,孩子聰不聰明,都表現在手上了

大多數孩子在出生時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長大後無論是學業還是事業卻會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孩子一點就通,而有的卻非常吃力。

其實想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只要抓住一個關鍵的部位就能事半功倍,那就是孩子的雙手。

1歲寶寶被誇是“狀元手”,孩子聰不聰明,都表現在手上了

李女士的兒子剛出生沒多久,一雙小手就特別有力,緊緊地攥成小拳頭。李女士常常把自己的手指放在兒子手心,兒子也會立刻緊緊握住。

孩子到了幾個月的時候

李女士有次帶孩子到醫院檢查身體,醫生剛和孩子握了握手,就誇獎道:“這個孩子是狀元手,會特別聰明,孩子的身體和智力都發育得很好。”

1歲寶寶被誇是“狀元手”,孩子聰不聰明,都表現在手上了

李女士聽後特別開心,但是卻有個疑問,為何醫生剛和孩子握了握手,就能斷言孩子很聰明呢?

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從一雙小手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有個詞叫“手巧心靈”,孩子的小手發育良好,並且抓握能力和精細動作如果都比較好的話,孩子的智力水平確實會更高一些。

1歲寶寶被誇是“狀元手”,孩子聰不聰明,都表現在手上了

其實孩子在媽媽子宮裏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會做出吮吸手指的動作,這個動作並不是因為孩子無聊,而是大腦發育的需要。

因為雙手上有極其豐富的神經末梢和毛細血管,尤其是手指上,每英寸所含有的神經末梢竟然高達5萬多個。

刺激和吮吸手指,可以充分地刺激這些神經末梢,大腦皮層中相應的區域就可以得到有效開發,智力也會相應提高。

因為雙手與大腦之間存在着直接密切的聯繫,孩子的小手如果能做出複雜、精細的動作,那麼在大腦皮層中也能建立更多的神經連接,大腦發育得越好,智力水平自然也就越高。

怎樣通過孩子的手來判斷聰明與否

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的發育情況是不同的,因此可以通過每個階段的手部動作來判斷聰明與否,如果你家孩子符合以下這些特徵,那就説明智力水平也會很高。

孩子在出生到30天以內,如果大人用手指來觸碰寶寶的小手,孩子會出現抓住大人手指的現象,那就説明手部發育得很好。在這個時期父母要經常按摩孩子的雙手,促進手部的血液循環,使手上的神經末梢得到更多刺激。

當孩子到了3至4個月時,會開始出現抓握的動作,比如抓住自己的衣角,把手裏的玩具抓得很牢等等,這就説明孩子的小手已經有了進一步發育。

此時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形狀利於抓握的玩具,比如小沙錘、小搖鈴,讓孩子多抓握、多鍛鍊。

到了半歲左右,孩子會對周圍世界產生強烈的好奇,再加上口欲期的到來,孩子就會把能抓到的東西全部放到嘴巴里,或者是經常吃手指。這時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會開始快速發展,所以父母也要進一步地訓練孩子的手部動作。

給孩子一些安全、衞生的玩具或者其他物品,讓孩子盡情地抓和啃,把孩子的小手洗乾淨,指甲經常修剪,不要阻止孩子吃手。

當孩子到了一歲左右,小手如果能夠做出捏、撕、等精細動作時,説明孩子很聰明。因為手部精細動作不僅需要大肌肉參與,更需要小肌肉羣和關節以及首演配合來完成,動作越精細、越複雜、越熟練,大腦開發得就越好。

父母可以在此時給孩子買一些稍小的玩具來進行訓練,比如讓孩子捏起桌上的紐扣,或者把串珠串起來。給孩子材質不同的紙張,讓孩子先把紙撕成長條,然後再訓練撕成不同的形狀。

另外,搭積木、玩拼圖、魔方等益智遊戲,也能很好地訓練孩子的雙手,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多玩、多動手。孩子能自己使用勺子以後,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吃飯,不僅能提高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你家孩子有沒有一雙靈巧的小手呢?你在平時怎樣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歡迎和大家一起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55 字。

轉載請註明: 1歲寶寶被誇是“狀元手”,孩子聰不聰明,都表現在手上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