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萌娃走路還不穩,貼心幫媽媽“收攤”獲高贊,網友:好想擁有同款

由 回秀蘭 發佈於 健康

大家都説“養兒防老”,其實不求孩子能有多麼厲害的未來,只希望孩子能永遠是個孩子,永遠是父母身邊貼心的小棉襖,能夠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現在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很小的年紀就已經懂得了尊重父母的勞動以及幫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很多家長感慨道,簡直是拯救了銀河系才能有一個懂事的孩子。

網絡上有網友分享了自己家的寶貝女兒是如何心疼媽媽的日常。視頻中的媽媽在錄像,已經深夜12點了,路邊的攤位剛剛送走客人,寶寶搖搖晃晃地,拖着自己走路還不利索的雙腿,幫媽媽收拾桌上的酒瓶子。一次拿兩個,一手一個,從桌子上拿起轉身放在身後的箱子裏。歪歪扭扭地走路嘴裏還邊叫着媽媽。大家都説這位媽媽心裏肯定感動到哭了吧。

看着剛剛高出桌子高度的寶貝,將來一定是媽媽最體貼温暖的“小棉襖”。很多網友發表自己的評論“這麼小的娃娃,太懂事了。”“好可愛的寶寶,但是不建議讓孩子在靠近道路的地方活動,家人要監護寶寶的安全。”“這麼懂事的寶寶,好想擁有同款。”從各位網友的語氣中可以看出,很多人都想擁有一個聽話懂事的寶寶。

那麼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懂得體貼父母呢?

1:瞭解孩子

家長首先要多多瞭解孩子,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在生活中可以有一個談話談心的環節。對孩子有充分的瞭解,也讓孩子在談話中懂得父母的壓力以及父母的辛苦。讓孩子學會尊重,理解父母,同時父母也能更好地懂得孩子的心思。更好地處理將來可能發生的矛盾。

2:瞭解教育知識

現在的社會狀況有變化,家長同樣也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傳統的權威教育已經不能讓孩子更好的發展,家長要對現時的教育知識有全面的刷新,吸收各種正確優秀的教育方法,改變自己教育的弊端。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

3:懂得傾聽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長對孩子犯錯或是無理取鬧的時候選取的唯一做法就是破口大罵。其實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能夠和家長進行進一步的溝通交流,説不定孩子的想法並沒有錯。錯的是家長從來不對孩子的想法進行聆聽,總是斷章取義,剝奪孩子的話語權。

4:放下家長的身段

很多家長為了樹立家長的威嚴,故意做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模樣,讓孩子對自己唯命是從,決不能頂嘴。其實教育孩子不一定要有這樣的威嚴,對孩子表示尊重才是正確的選擇。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不要一味地拒絕。而是尊重孩子,給予孩子正確的參考,並且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尊重他們的選擇。

5:跟孩子講道理

並不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才能與孩子講道理,在生活中,實際情況中,家長也可以為孩子講解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讓孩子在生活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6:帶孩子體驗

很多孩子屬於“不撞南牆不回頭”這樣的性格十分堅毅,但是教育不好也可能走向錯誤的逃避。家長可以在孩子犯錯之後,讓孩子知道自己犯錯之後的懲罰。並不是逃避或是家長幫助就能夠解決的事情,自己要對自己犯的錯誤進行負責。

7:與孩子協商

當雙方發生爭執的時候,家長要學會與孩子進行協商交流,彼此各退一步,學會寬容,一味地與孩子進行爭辯是沒有結果的。用正確的方法最好做到雙方都滿意的效果。

8: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在生氣的時候遷怒與孩子,導致孩子對家長的脾氣捉摸不透,還會產生懼怕的反應。家長在憤怒的時候最好避開孩子,讓自己通過緩解的方式,慢慢的平靜自己的心緒。再與孩子進行交流,不要把盛怒的一面教給孩子。

9:對孩子的期望不要強制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當孩子沒有達到要求的時候會指責孩子。家長求勝心理是最錯誤的做法。孩子有自己的成長過程,不是家長固執的強制要求,或是強行鍛鍊就能提高的。所有的活動或學習都要符合孩子的成長過程,不能勉強。

10:對待孩子要真誠

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對自己的態度。當家長對孩子輕易指責,命令的時候,孩子會對家長產生距離感甚至畏懼感。家長要做好家長的角色,要告訴自己自己是親爸,親媽。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要真誠,對孩子的意見或是感受要真誠聆聽。讓孩子與自己互相交流,互相理解。

家長不僅是父母的角色,還是孩子的夥伴,老師以及好朋友。如果家長願意與孩子更好的交流溝通,那麼孩子之後肯定也會懂得家長的心理。成為一個合格的“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