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説起“吃飯”,應該是寶寶的本能。

早在孃胎的時候,他們就學會了吸吮和吞嚥,出生後不到半個小時就可以通過“早接觸、早吸吮、早下奶”,促使媽媽提供滿足自己需求的母乳,讓自己吃飽喝足。

而且隨着月齡的增加,輔食的逐漸添加,寶寶由液體食物過渡到了固體食物,等到1歲以後,基本可以吃“大人飯”了。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但是生活中卻有這麼一些孩子,他們發育的跟普通孩子差不多,卻不會“吃飯”!

怎麼回事兒呢?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了

瑞瑞已經1歲多了,從出生以來都是奶奶一手帶大的,因為是他們家三代單傳的獨苗苗,奶奶照顧的非常細心,就盼望着孩子能夠高高壯壯,有個好身體。可是最近奶奶卻發現,1歲的瑞瑞竟然不會“吃飯”。

每次吃飯基本靠吞,稍微硬點的食物必須吐出來,否則就會幹嘔不舒服。

對於這種情況,鄰里鄰居都説是不是孩子大腦發育有問題?聽多了奶奶非常擔心,就帶他去醫院看醫生,通過層層檢查,再加上醫生的詳細詢問,最後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孩子的大腦發育沒問題,不會“吃飯”主要是因為吃得太精細導致的。

原來,奶奶之前看過不少寶寶吃飯被卡住的案例,特別擔心,為了避免類似問題的發生,輔食做的都非常精細,基本都是特別軟爛的食物,或者是一些糊狀食物,瑞瑞一直吃這些食物,咀嚼能力沒有得到充足的鍛鍊,結果就不會“吃飯”了。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聽到這裏,奶奶後悔不已,但是事情已經發生,只能按照醫生的建議,給孩子調整飲食,慢慢的改過來。

咀嚼能力是孩子學會“吃飯”的關鍵

眾所周知,寶寶出生以後只會吸吮和吞嚥,還不會咀嚼,即便把食物放在他們的嘴裏,他們也只能通過吸吮來品嚐食物的味道,根本無法把食物嚼爛吞嚥下去。

就拿一塊切開的橙子來説,把橙子放在寶寶嘴邊,寶寶會迫不及待的品嚐,但是他們的品嚐是吸吮+吞嚥,等十幾二十分鐘以後,橙子的汁液基本被吸吮乾淨,但是那些稍微粗糙的果肉、薄膜仍然存在。

這就是因為寶寶的咀嚼能力還沒有出現導致的。

那麼,什麼是咀嚼能力?咀嚼能力跟吃飯有什麼關係呢?

所謂的咀嚼,就是把食物放在嘴裏慢慢地嚼爛。寶寶的咀嚼能力是後天鍛鍊來的,這個動作的完成需要舌頭、口腔、面頰肌肉和牙齒的彼此協調,經過對口腔、喉嚨的反覆刺激和不斷鍛鍊才能獲得。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對於寶寶來説,咀嚼練習雖然有些複雜,但是卻可以幫助他們完成從液體食物到固體食物的過渡,讓他們學會“吃飯”;還可以促進唾液分泌和胃腸功能發育,提高消化酶的活性,利於消化和吸收,幫助寶寶獲得更充足的營養。

所以説,咀嚼能力是孩子學會“吃飯”,獲取充足全面營養的關鍵!

咀嚼能力的好處要知道

除了做好液體食物到固體食物的過渡,讓寶寶學會“吃飯”,咀嚼能力的鍛鍊,還有很多好處,比如:

1.促進血液循環、保護口腔衞生。

寶寶咀嚼食物的時候,會分泌很多唾液,肌肉也能隨之運動,這些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可以消除部分附着在牙齒表面和牙齦上的食物殘渣,做好清潔工作

2.促進視力發育,預防近視

生活中的食物種類繁多,質地不一,營養成分也不盡相同。

就拿胡蘿蔔來説,胡蘿蔔富含促進視力發育、預防近視的營養成分,但是它的質地比較硬,如果打成泥,很多營養成分都會流失,不利於寶寶營養的全面補充,所以塊狀比泥狀更營養。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但是如果寶寶不會咀嚼,無法進食這種比較硬的食物,他們的營養得不到完善,也就無法促進視力發育、預防近視。

而且咀嚼能力的增強還可以帶動面部肌肉運動,促進眼睛脈絡膜的調節功能,進而促進視力的發育。

3.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既然咀嚼需要口腔、舌頭、牙齒的彼此協調,那麼寶寶咀嚼練習時,他們的口腔、舌頭和嘴唇等器官也會隨之鍛鍊,這些器官的肌肉會變得更協調、更靈活。等寶寶學習説話時,必然會説得更清晰更輕鬆。

如何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

既然咀嚼能力好處這麼多,那麼如何才能提高寶寶的咀嚼能力呢?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根據寶寶咀嚼能力的不同階段,添加不同性狀的輔食

雖然9-11個月是寶寶咀嚼能力學習的黃金期,但是早在4-6個月添加輔食的初始階段,就應該為咀嚼能力的練習做好準備了。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1.寶寶4-6個月

此時咀嚼能力還沒有出現,但是寶寶已經具備了添加輔食的基礎,可以適當的添加一些不需要咀嚼的半流質輔食,比如泥狀米粉、蔬菜泥、水果泥、肉泥等等。

PS:這個階段添加輔食,寶寶的接受度比較高,也更容易學會咀嚼。

切記,輔食添加不要早於4個月,因為寶寶的消化器官發育不成熟,盲目添加只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2.寶寶7-9個月

這個階段很多寶寶已經開始出牙了,即便沒有出牙,咀嚼能力也已經出現,可以用牙齦來“研磨”食物。此時,寶寶需要從稠一些的糊狀物慢慢過渡到粗顆粒輔食

PS:輔食應該儘量多樣化,但是添加要循序漸進,逐漸調整輔食的性狀。同時,此時有的寶寶準備出牙,有的寶寶已經出牙,他們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牙齒不適,為了緩解不適,也為了促進咀嚼能力的練習,建議給他們提供一些需要反覆咀嚼的食物,比如磨牙棒。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3.寶寶10-12個月

寶寶的咀嚼能力和口腔運動越來越協調,他們開始嘗試用牙齒咬碎或咬斷食物,然後再進行簡單的咀嚼了。所以,媽媽可以給他們準備一些需要咬碎、咬斷的輔食,比如軟爛的麪條、加了碎肉和蔬菜的米粥。

PS:寶寶的飲食越來越趨近於“大人飯”,但是切記,寶寶的輔食仍需要儘可能的原汁原味,在1週歲前,各種“鹽醬醋”都不可以添加。

4.寶寶1週歲以後

寶寶1週歲以後,牙齒基本都已經萌出,消化能力、咀嚼能力也增強了不少,寶寶可以吃的食物非常多,比如水餃、麪條、米飯、餛飩等等,只要是纖維不太多、容易消化、不容易過敏的食物,基本都可以吃。

PS:很多寶寶非常喜歡“大人飯”,對於這種情況,媽媽不要忙於拒絕,而是應該讓食物稍微清淡一些,然後根據寶寶的需求,滿足他們的探索。

各月齡寶寶輔食,到底應該怎麼加?

説到這裏,很多媽媽表示,道理我都明白,但是操作起來實在太複雜了。尤其是這幾個問題,實在太頭痛了!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1.食物的性狀:根據月齡不同,寶寶需要添加不同性狀的輔食,具體有泥狀、末狀、碎狀、小顆粒狀、大顆粒狀、小塊狀、大塊狀。這些輔食應該如何製作,如何添加?

2.食物的量:輔食添加需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則。但是一天吃幾頓,一頓吃多少,怎麼添加才能既不影響母乳攝入,又能滿足寶寶的需求?

3.食物的搭配:每種食物都有獨有的營養,要想營養均衡全面,飲食需要多樣化,而且得搭配合理,不要過於偏食。但是這些食物如何搭配,哪種食物吃多少?怎麼搭配才能讓食物變得美味可口,而且營養全面呢?

4.食物的製作:1週歲前,輔食不能加鹽和別的調味品,但是寶寶對味道非常敏感,如果食物不好吃,寶寶絕對不會食用,不僅不利於營養的攝入,還會影響飲食習慣的培養。

作為廚房小白的爸媽,如何才能製作出美味營養的輔食呢?

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都是爸媽輔食製作、寶寶咀嚼訓練的“攔路虎”。

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何不試試這本《輔食每週吃什麼》!

這是一本專門為0-3歲寶寶打造的輔食書,前面提到的幾個難題,這本書裏全都有!比如:

食物的性狀:6-7個月糊狀、8-9個月末狀、10-12個月小顆粒+大顆粒+小塊狀;1歲後大塊狀。

食物的添加量:看下圖片☟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食物的製作:看下圖片☟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輔食添加的重要問題,比如:

  • 輔食添加易遇到的難題,以及處理方法:輔食添加以後,寶寶不願意吃奶怎麼辦?輔食添加以後,寶寶便秘、腹瀉、過敏怎麼辦?
  • 輔食添加的常見誤區:可以用果汁、骨頭湯沖泡米粉嗎?可以用奶瓶喂寶寶吃輔食嗎?可以給寶寶喝煮過的水果汁和蔬菜汁嗎?
  • 寶寶身體的一些小問題:寶寶缺鈣怎麼辦?寶寶缺鋅怎麼辦?寶寶便秘、腹瀉怎麼辦?不打針不吃藥,如何輕鬆解決?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這本書的好還不止這些!

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本“輔食添加每週計劃”的書!

全書一共215道食譜,具體到寶寶每一天的飲食,每天吃幾頓、吃什麼、怎麼吃?每週不重樣,既可以讓寶寶飲食多樣化,獲取均衡全面的營養,又可以讓寶寶感受不同食物的獨特味道,利於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而且每一道輔食的頁面,都詳細標註了食材、做法、營養價值、注意問題和所需時間,即便是再“笨”的爸爸媽媽,也能“照葫蘆畫瓢”,製作出一桌子美味營養的輔食來~

是不是很心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去看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299 字。

轉載請註明: 1歲寶寶不會“吃飯”,奶奶急得帶娃就醫,醫生:食物吃得太精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