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有個八歲大的兒子,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子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但自己家的孩子卻內向的不得了,根本就不會和別的孩子交朋友。
小玲平時就和我抱怨,説道:”我家孩子性格太內向了,根本融不進其他孩子的小集體。”
有一天,我到小玲家做客。她家兒子不小心把客廳的花瓶給打碎了,小玲二話不説就拿起了雞毛撣子對着孩子一頓打,孩子就開始大哭起來,小玲沒辦法的把孩子關進了房間裏。
我看着這一幕,我就知道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的內向了。
我和小玲在聊天的時候,有意無意的和她説起這個話題。她無奈的告訴我:”沒辦法啊,孩子太不聽話了,除了打罵,我找不出其他管教他的方法啊。”
“可是你的打罵已經讓你的孩子越來越內向了,你難道沒有發現嗎?”
小玲反駁道:”老話不是説嗎?棍棒之下出孝子,我這樣哪裏做錯了嗎?”
“這樣的舊思想對於現在大多數的孩子已經沒有用了,你要想讓你的孩子變得更加的外向,這和你的鼓勵是息息相關的。”我回答道。
在中國的傳統教育中,很多家長尊崇的是”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但是,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思想已經越來越不可取了。
實際上,絕大多數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總是在以一種挑剔的眼光去看孩子,而不是鼓勵的眼光。所以,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家長看到的,更多是孩子哪裏有疏漏,而不是孩子又進步了多少。
長此以往,孩子就算原本熱愛學習,也會被家長嘮叨得不愛學習了。
真正聰明的家長,會努力保護孩子的學習熱情。孩子驕傲了,當然要提醒,但是更多的時候,當孩子學習動力稍稍鬆懈下來以後,家長其實更應該給予鼓勵。
家長的鼓勵,是孩子最大的動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阿德勒提到:“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缺乏鼓勵的孩子”。家長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受到鼓勵越多的孩子,他們的行為和性格會越來越健康。
而且從小被鼓勵長大的孩子,性格也會更温暖,不僅會使孩子自己更加陽光積極,也會給別人帶來積極的影響,使孩子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