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日本首相安倍領着84家日企、兜裏揣着300億美元親自跑去非洲辦了“第六屆非洲開發會議(TICAD)”,準備和非洲談生意。主持會議的肯尼亞總統肯雅塔卻沒給安倍面子,口誤將“日本”説成了“中國”,安倍只能尷尬地笑笑説“沒關係”(內心估計是:完了,這錢算是白花了……)
肯尼亞總統:什麼,這錢不是中國來的呀?世界上居然還有跟中國一樣喜歡援助我們的國家?(説習慣了,不好意思啊)
或許肯尼亞是在暗示日本:去年中國在南非給了600億,你覺得300億夠了嗎?
也許人家只是預見了日本立省的未來呢(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肯尼亞很貫徹落實)。
建議懂日語的網友去日本網上發言:本國經濟已如此糟糕,政府怎麼還花這麼多錢投資非洲,為什麼不投資教育?為什麼不投資養老保險?不考慮北海道的孩子……
最有可能的也許是:肯尼亞分不太清亞洲人的長相……
肯尼亞:你們亞洲人看起來都差不多樣子。
安倍:沒關係,你們也是。
比如臉盲的秘魯民眾,常年把日裔女總統候選人藤井慶子叫做“中國人”(都是黑頭髮黃皮膚,傻傻分不清楚)。
可是民眾分不清就算了,領導人説錯就有點説不過去了。2013年6月,法國總統奧朗德訪問日本,在新聞發佈會上發表講話時出現口誤,本來希望就2013年1月發生的阿爾及利亞人質事件向10名日本受害者家屬和日本民眾表示同情,卻説成了:“法國人民向中國人民表示慰問”(這是稿子忘了改國名了吧,現在都沒有崗前培訓了嗎?)。
不過安倍自己也曾口誤過,應該可以理解肯尼亞總統的心情。2012年,剛剛贏得日本眾議院選舉的安倍和奧巴馬舉行電話會談,兩人一致強調要繼續強化日美同盟。不料這邊奧巴馬剛放下電話,那邊安倍就説,我剛剛和“布什總統”通話……
可能因為此前安倍擔任日本首相的時候,美國總統還是小布什,再次當選後還沒適應變化。
(喂,爸爸你都不認識了嗎?)
也許是日本人英語太差,當年菅直人擔任日本首相期間也出過岔子。2010年在加拿大G8峯會上,菅直人把李明博和梅德韋傑夫的名字都叫錯了,與印度即印度尼西亞領導人會談時,還把“emerging country”(新興國),卻吐出“emergency company”(緊急公司)。這英語,估計是體育老師教的吧……
不過當年出席峯會的那屆領導人好像不太行,但是奧巴馬一看就是老戲骨,在記者會上叫不出菅直人的姓名發音(Kan Naodo),直接用“新首相”稱呼菅直人(不愧是靠演講贏得選舉的男人)。
誰叫你們當時首相換得這麼勤,名字還都這麼難記。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就算奧巴馬經驗再豐富還是有失誤的時候。2012年,奧巴馬出訪緬甸並會見了民盟領導人昂山素季和總統吳登盛,可惜奧巴馬從頭到尾都沒把他們的名字叫對過,一直稱呼“昂山素季”為“昂揚素季”,稱“吳登盛”為“盛總統”。
與昂山素季會晤結束後,奧巴馬臨走前擁抱並親吻了昂山素季,舉動過分親暱好像讓昂山素季有點尷尬。
2013年,奧巴馬又在G8峯會上三次叫錯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的名字。目睹全過程的路人表示,這位財政大臣“看上去似乎受到強烈打擊”,臉都紅了。
畢竟被叫錯一次已經夠糟糕了,叫錯三次簡直不可思議。
要説口誤,小布什説第二沒人敢説第一。因為老是説錯話,美國人甚至還給小布什造了一個新詞:Bushism(布什體),諷刺他在公開講話中頻繁出現的非常規單次、短語、用詞不當、表述錯誤、語法錯誤(這,當初怎麼考上大學的……)
比如2004年8月30日,小布什參加了美國全國廣播公司“今日秀”節目:
記者:總統先生,我們能打贏這場(反恐)戰爭嗎?
小布什:嗯,我覺得贏不了。
意識到錯誤後,小布什第二天趕緊澄清:我們能贏,能贏,放心。
還比如:“這並非鑑於美國和美洲之間的密切關係。”(囧,難道美國不是美洲的嗎?自己和自己哪兒來的密切關係?)
不過布什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自己(不然呢?),甚至自嘲道:“有人覺得,我母親參加文學慈善事業,是出於沒教好我的愧疚感。”
不過這些口誤和希拉里比起來,都不算什麼。今年8月5日,希拉里在華盛頓演講時,竟然把川普説成了“我的丈夫”:“ 我希望你們把我提出的執政綱領同我的丈夫……我的對手談論的內容進行對比”,現場記者露出了默契的笑容(一不小心,克林頓就綠了。)
川普:我老婆那麼漂亮,你佔我便宜!
根據弗洛伊德理論,一切口誤都是潛意識的反應。
以一頭亂髮和口無遮攔的大嘴聞名的鮑里斯·約翰遜,今年剛當上外交大臣就犯了重要口誤:把剛剛發生未遂軍事政變的土耳其説成了埃及(看來在歐美人眼裏,除了西方以外的地方,還真的都長得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