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打卡寧海周邊古鎮的幽靜時光 ,品嚐前童三寶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休閒

前童,位於寧海縣郊,東擁塔山、西有鹿山,二山呈對峙之勢,將古鎮以獨特的山環水抱之勢深藏於浙東地區。

同處江南,比起周莊烏鎮,這裏並不被外界熟知,名氣沒那麼大,自然也多了份清淨。

古鎮經歷了近800年的發展,聚集着兩千餘户童姓大族,保存有1300多間古建民居。

先民們引白溪水,依照乾坤八卦佈局緣渠入村,形成“回”字結構,挨户環流,家連流水小橋,通卵石曲徑,奇特殊異。

千百年的歲月悠然而過,無數仁人志士曾在這石堆的巷子裏踱步作句。

童氏家族於南宋紹定年間在此定居,勤耕好學;明初,童伯禮兩次禮聘方孝孺於「石鏡精舍」講學,奠定了前童作為詩禮名家的基礎。

對於一個古鎮控的我來説,江浙一帶大大小小的古鎮也到過不少,有着百年曆史的前童古鎮,至今仍保留着水鄉的原汁原味,走近前童給我的第一印象—安靜,因為恰逢傍晚到達,穿過牌樓,從柏油路穿越到鵝卵石子路,相伴的是湍流不息的溪水,不得不説這裏的溪水真的很清。

儘管房樑上已經被燻得黑漆漆的,由於常年的風雨沖刷,雕樑畫棟上也難以分辨出雕刻的模樣,但依然能夠感受到曾經雕刻的精細與考究的工藝。

村中遍佈傳統民居和文物古蹟。村外沃野良田,村內傳統石木工藝、傳統小吃以及傳統習俗源遠流長,是江南民居與耕讀傳統的原版,是一幅古韻濃重、活色生香的鄉村畫。

如今的前童老街,經過幾經修繕,雖不再是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兩邊的木結構的兩層樓鋪面,做起了生意,有古老的郵局、概念圖書館、當地特色的小吃、紀念品等等,在老街上我們還有幸看到了手工麪條製作,古老的街道,傳統的工藝,相得益彰。

青石古韻依然,彷彿什麼都沒有改變。

村裏人引水植樹,耕讀敦睦、訓育後人的美德,歷代人才輩出,形成了“小橋流水邊庭户,卵巷古院藏藝文”的古文化風範,是浙東地區至今最具儒家文化古韻的村落。

到了前童,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前童三寶」,即當地出產的三種豆製品:豆腐、芯腐和香乾。

位於主街上的“豆腐坊”上過各大旅遊電視節目,算是當地的網紅店,路過時老闆會熱情地邀你品嚐獨家秘製的“椒鹽芯腐”。

都以為做豆腐簡單,殊不知大有講究。

豆,取自寧海優質六月豆;水,來自前童清澈的山井水,老師傅們用石墨手工磨製出漿,透着大豆萌芽時的草根清香,是無法用調味香料替代的。

我最愛吃的芯腐即空心豆腐,它呈長圓鼓形,中間空心,炸成金黃色後撒上椒鹽,趁熱咬上一口酥香四溢。

童氏宗祠

建於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總平面佈局由南向北依次為正門、戲台、天井、東西二廂及正廳,是封閉的四合院。正廳仍保留了明代風格,而宗祠穿鬥抬梁混合結構的木架、卧蠶型的雀替、圓鼓型的柱礎、覆盆式的磉盤、五鳳樓狀的戲台,在中國較為罕見。這種建築風格始於南北朝,興盛於隋唐,因這裏較為偏僻,所以明代還有所保留。它由名儒方孝孺親自參與設計,西廂曾闢為方孝孺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