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流浪藏獒會不會跟澳洲野狗一樣,野化成高原捕食者,威脅到雪豹?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休閒

對比澳洲與世界上其他的環境,會發現澳洲的生態系統十分獨特且脆弱,千萬年來,澳洲的物種都保持着獨立進化,彷彿與世隔絕一般,最終形成了如今的奇觀,這裏被稱為有袋動物的天堂。

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什麼物種在澳洲都能氾濫似的,比如野兔、野貓、狐狸、狗等等。

説起狗,其實澳洲原本是沒有狗的,是幾千年前由人們從東南亞帶入,並最終發展形成了當今澳洲野外環境下唯一的大型捕食者。

澳洲野狗

近些年到過青藏高原一帶的人可能會印象深刻,在高原的路旁,經常可以看見一些流浪狗,其中不乏猛犬藏獒,也正是有了澳洲野狗的例子,所以很多人擔心,未來這些流浪藏獒經過不斷野化,會不會跟澳洲野狗一樣,最終發展成為高原上一種新晉的捕食者,甚至是威脅到雪豹等高原生態系統中原有的捕食者呢?

關於這個話題,我將會從多個角度深入論述,我們不必太過擔心,流浪藏獒走上澳洲野狗“老路”的概率微乎其微。

藏獒

“藏獒熱”消退,大量藏獒被遺棄

如今談起藏獒,不少人都會表現出鄙夷情緒,這無怪人們,也無怪藏獒,皆是被過度營銷的結果。

時間往前推移到2003年,那時“藏獒熱”才剛剛興起,人們對藏獒趨之若鶩,尤其是那些品相較好的藏獒,更是被炒到了天價,上百萬一隻的比比皆是。

正所謂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大量生意人嗅到了商機,於是在短時間裏面,青藏高原一帶的獒場如同雨後春筍般冒出,人們爭相培育藏獒,企圖賺上一筆,而那些品相不是很好,外表不符合當時審美的狗狗,不少被遺棄至野外。

到2010年時,“藏獒經濟”崩盤,“藏獒熱”幾乎已經消退了,但當時許多獒場還有大量的“存貨”沒有賣出,藏獒這種狗不同於我們常見的農村犬或者城市裏面的寵物犬,它體型龐大,相對應的食量也巨大。

需求大量縮減之後,藏獒成了供遠遠大於求,獒場收入鋭減,但支出成本卻不減,由於無力承擔每日昂貴的飼料費,許多獒場紛紛將這些沒有銷出去的藏獒遺棄野外。

流浪藏獒羣

雖然在青藏高原一帶一直就有流浪藏獒,但數量很少,也遠遠沒有達到有威脅的程度,自從藏獒泡沫破滅,流浪藏獒數量激增,一時間氾濫成災。

由於這些狗都是經人類培育飼養之後遺棄的,所以不少由於缺乏野外生存經驗,找不到食物而餓死了,但也有很多活了下來,它們集結成羣,捕食牲畜、野生動物,儼然成了高原上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流浪藏獒羣

獒羣鬥雪豹、鬥棕熊

流浪藏獒的存在,令人們不免擔心,它會不會影響到雪豹等珍貴的野生動物?説不會影響那是不可能的,藏獒體型龐大且性格兇猛,加上成羣體活動,其生活方式跟狼羣很像,成羣結隊的話令雪豹、西藏棕熊等也要退避三分。

可能大家對網上一張照片印象深刻,畫面中三隻藏獒將一隻雪豹逼至懸崖邊,雪豹雖然依靠地勢勉強防禦,但是看得出當時佔優勢的應該是藏獒。

藏獒羣與雪豹對峙

無獨有偶,在2016年的時候人們也拍到過類似的畫面,不過當時的對象換成了棕熊。六七隻流浪藏獒組成的獒羣,將棕熊逼退至洞穴口,雖然西藏棕熊的體型沒有北美地區的棕熊那麼大,但在藏獒面前,依然是龐然大物了。

從現實中來看,體重優勢已然輸給了數量優勢,本就兇猛強悍的藏獒結成了羣體,實力大增。

流浪獒羣逼退西藏棕熊

同樣的時間裏,在另外一個地方,一羣流浪藏獒搶了雪豹的獵物,獒王在吃,幾隻成員去追趕敗逃的雪豹。

藏獒搶了雪豹的獵物

不過流浪藏獒能鬥棕熊,與雪豹搶食,並不意味着就是它們強有力的威脅,事實上流浪藏獒對雪豹這種高山捕食者的影響很小,畢竟它們在微生境的差異顯著。

雖然在分佈地圖上,獒羣與雪豹的棲息地有很大一部分重疊,但就它們日常的活動及捕獵場所來看,可謂是截然不同。

雪豹是獨居動物,主要依託岩石等遮蔽物來伏擊獵物,所以它最主要的活動場所是高山裸岩等能夠很好隱藏自己的地方,而藏獒呈羣體追逐的方式捕獵,最佳的場所是地勢平坦的開闊地帶,二者衝突不大,所以流浪藏獒很難威脅到雪豹的生存。

雪豹捕食場景

澳洲野狗發展史

流浪藏獒跟澳洲野狗最開始的時候很像,但又不一樣,流浪藏獒最終能不能成為高原上的“澳洲野狗”,我們首先就要對澳洲野狗的發家史做一個詳細的瞭解。

正如我前面所説,澳洲原本是沒有狗的,這一切都要從5000年前説起。當時的人們從東南亞而來,登上了大洋洲,雖然這裏的大型捕食者種類較少,但也並不是沒有,比如袋獅、袋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由於人類的活動給當地野生動物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所以人與動物之間很快便爆發了強烈的衝突。

如果在更久的史前時代,可能人們不是野獸的對手,但對於當時的人類來説,已經掌握了“自然最強力”之——火的力量,人們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大量開墾荒地,將村莊周圍的大片森林付之一炬,以便肅清周圍野獸對人類的威脅,很快,在人類的衝擊下,袋獅、古巨蜥等一些大型動物相繼滅絕。

袋獅形象圖

在同一生境中,袋獅與袋狼的競爭性最強,而袋獅的滅絕,給了袋狼一個巨大的發展機會,所以很快袋狼便迎來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只是這個時間很短,它們便步了袋獅的後塵。

雖然袋狼的滅絕,人類是最大的因素,但當時的野犬也“出了不小的力氣”。狗是隨着人類而來的,起初作為一種家畜,最大的作用就是看家護院以及作為人類的食物儲備,後來隨着數量增多,一些家犬脱離了人類的控制,重新走向野外。

袋狼

狗是一種天生社會性極強的犬科動物,這些在外的流浪狗集結成羣,在村莊周圍,捕食牲畜,而人類卻將這筆賬算在了人們覺得更具危險性的袋狼身上,導致大量袋狼被報復性捕殺。

隨着野性增強,成羣的流浪狗不在滿足只在村莊周圍活動,它們往更人跡罕見的生態深入,而且與袋狼等相比,狗為真獸類,生存能力本就比有袋類強,且狗呈雜食性,所以很快便在大自然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將袋狼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袋狼滅絕後,縱觀整個澳洲大陸,幾乎就已經沒有任何一種大型的捕食者能夠跟澳洲野狗抗衡了,所以野狗們很快就代替了袋狼的生態位,成為當地唯一的大型捕食者。

很多人説非洲有獅,亞洲有虎,歐洲有狼,北美有美洲獅,南美有美洲虎,唯獨澳洲沒有什麼猛獸,其實是不對的,在澳洲大環境下,野狗的生態位無疑與前面提到的幾者相似。

作為澳洲唯一的一種大型捕食者,澳洲野狗除了能夠限制眾多食草動物及部分如野貓、狐狸等食肉動物種羣發展之外,也給澳洲的畜牧產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澳洲野狗會捕食牲畜,為了“對付”野狗,澳洲人民像當初對付成災的野兔一樣,也修建了一條柵欄,南澳彎彎曲曲一直延伸到昆士蘭東部海岸線,用以隔開野狗羣,達到保護東南部發達的綿羊產業。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澳洲野狗算是在這片土地上紮下根來了,數量在1萬-5萬之間,它們已經完全野化,為此在澳洲人民中間,在學術界裏面還有一場關注度非常高的爭議,那就是應該怎麼看待澳洲野狗,它們究竟算澳洲獨特的物種,如同鴨嘴獸、袋鼠一樣,還是就是一種普通的,流浪在外的野狗,一旦爭論有了結果,對澳洲野狗的未來,無疑是兩種截然相反的局面。

澳洲野狗羣

生境差異,致流浪藏獒無法走澳洲野狗的老路

為什麼説流浪藏獒發展成澳洲野狗般存在的概率微乎其微?從兩者生境上的差異,以及二者所處的時代便能夠看得出來。

狗被帶至澳洲的時間大約在5000年前,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幾千年了,而且澳洲地理環境特殊,大型的捕食者很少,食草動物行動又較為緩慢,給了野狗們一個絕佳的發展機會。

再來看看藏獒,所處的生境是高原生態系統,這裏本身的有蹄類等獵物品種和數量就非常少,而且還有雪豹、棕熊、狼等眾多強悍的捕食者,流浪藏獒的生存壓力根本就不是澳洲野狗所能比擬的。

流浪藏獒

狗是天生的羣居動物,大量的流浪狗一定會結成羣體活動,而澳洲地勢平坦,大多數地形為平原草場,或者稀樹平原,這種地理環境十分適合羣居的動物生活,這點我們參考狼羣及獅羣就能知曉。

不管是非洲獅羣還是亞洲獅羣,其主要的活動場所幾乎為平原、林中的開闊地帶等開闊的環境下,這種地形才有利於羣體狩獵,狼羣亦是如此,比如西伯利亞平原狼,北美地區的眾多灰狼,都更傾向於在林中的開闊地帶活動,而類似於白俄羅斯納利波基森林裏生活的狼,則更多為單獨行動或者呈小羣活動。

北美狼羣狩獵場景

對於澳洲野狗來説,它的“發家史”基本上就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表現為它進入野外的時間段袋獅幾乎消失殆盡,袋狼的數量也在人類捕殺下每況愈下;

“地利”則是上面所説的那般,環境適合以大羣居生活的野狗生存;

“人和”則表現為野狗發展的時間段,幾千年前人類生產水平十分低下,人口數量較少,很難對野生動物形成較大的限制力。

對比澳洲野狗,我們再來看看藏獒,藏獒生活環境為青藏高原一帶,素有“世界屋脊”,這裏環境複雜,囊括各種地形,既有雪山又有裸岩、森林、高山草甸等多種類型,而藏獒作為一種羣居的犬科動物,半野化之後可以大致地看成是狼羣。

參考西藏狼羣在這些環境上的生存方式,會發現它們在許多環境下都表現出“生存無力”。尤其是雪山、高山裸岩地帶,對於攀爬能力並不強的藏獒來説,幾乎捕獲不到獵物。

目前流浪藏獒最主要的食物來源有幾個方面,分別是捕食家畜、撿食垃圾或腐肉、跟其他捕食者搶食、公益救助,以及捕食野生動物。

人們曾拍到過許多流浪藏獒捕食野生有蹄類動物的畫面,比如北京大學的生物學博士就曾在2016年7月份左右拍到過流浪藏獒追捕岩羊,但面對被雪豹追慣了的岩羊,流浪藏獒顯得非常吃力。由此可見一斑,藏獒在高原上的捕食能力並不算很強。

流浪藏獒追捕岩羊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流浪藏獒“生不逢時”,它們被大量遺棄野外的時間節點也就不過是前幾年,今時的人類世界已非昔日能比了,且不説出於人道、經濟考量、安全等方面,人們也不會任由流浪藏獒發展下去,就單單是人口數量以及人類生活本身的影響,就已經使得流浪藏獒無法成氣候。

棲息地破碎化嚴重,生態遭到破壞等問題,都是藏獒野化發展之路上必須面對的阻礙,這點我們且看狼羣的發展,時至今日,已經鮮有大型狼羣的存在了,更多的是呈家庭式小型羣體生活,究其根源,無外乎就是如今的野生環境下,養不起大型狼羣了,而作為更大型的藏獒羣,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呢?

流浪藏獒的危害

就目前而言,我們大可不必擔心流浪藏獒會跟澳洲野狗一樣最終成一種強悍的捕食者,更應該擔心的是它們所帶來的危害。

正如前面所説,藏獒體型龐大且兇猛,對食物的需求非常高,單單靠捕食野生動物或者撿食垃圾,根本不足以充飢,所以在飢餓的驅使下,它們變得十分危險。

在一些村莊的周圍,大量流浪藏獒集結,成為了當地牲畜的一大威脅。比如在三江源附近的60多個社區裏面,大約10%的牲畜死亡都跟流浪藏獒有關。

流浪藏獒撿食牲畜

捕食牲畜是一方面,攻擊人類又是另外一方面,在不少騎行者羣裏面,談到要去藏區騎行,眾人都會提到要注意流浪藏獒相關的話題,甚至人們覺得在野外遇見流浪獒犬比遇見狼羣更加危險,流浪藏獒的兇猛程度可見一斑。

當然,流浪狗傳播疾病也是不可忽視的一方面,尤其是犬瘟熱和狂犬病,致死率非常高,更恐怖的是這類病毒不僅能在流浪狗等犬科動物羣體中傳播,也能傳給貓科動物。

流浪藏獒

關於流浪藏獒問題,實際上人們早就開始努力去減緩流浪藏獒對本地社會所帶來的影響,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建立流浪狗收容所,聯合各方面力量給流浪狗做絕育工作。

比如在青海牧區,雪境中心就聯合了鄉鎮獸醫站等多個機構對該地附近的900只流浪狗進行了絕育,不過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或許給流浪狗做絕育手術,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都廣泛採取的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放在青藏高原上面,面對廣闊且人跡罕見的區域裏,實施起來卻異常困難,所以要想完全杜絕流浪藏獒所帶來的危害,還需從根本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