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萬能青年旅店樂隊曾用那種放肆又深情的奇妙聲音唱道,“是誰來自山川湖海,卻囿於晝夜,廚房與愛。”這深藏着悲憫的句子被簡單粗暴地解碼為雞湯之後廣為流傳。這幾個來自華北平原的男人還曾唱過,“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幾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相比於前者,這句話更像是一句接頭暗號,被小心翼翼的秘密傳播。其實,這兩句歌詞基本上可以互為鏡像。它們幾乎參透了這混沌生活的真實面目,只不過,前者像温婉地訴説,後者像奮力地撕扯。

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一羣又一羣年輕人,從山川湖海奔赴都市,在繁華又嚴酷的城池中,逢迎或者堅持。他們被都市的燈火感召,也終於被日常的瑣碎消耗。他們白天操持着宏大的術語,行走在巍峨的寫字樓間,夜晚卻必須回到城郊恓惶的隔斷房,他們在得意和絕望之間週而復始地搖擺,時而覺得一切輝煌都唾手可得,時而沮喪地發現一切都與自己無關。這是都市的鬼魅之處。北京如是,東京如是。人們都在爭議,北京這座城市是否令人傷感,是否正在消耗掉一代年輕人的野心。但這抱怨終究像霧霾一樣會慢慢消散,然後還會捲土重來。這遊移、沮喪和無助是大都市年輕人生活的伴生成本。其實,這是大都市的魅力之一,它酷烈又傲慢,只負責提供可能性和寬容,不負責對任何人撫慰或者諂媚。


  年輕人對於北京生活的困惑,其實東京的年輕人也一樣在經歷。這也就是為什麼《東京女子圖鑑》能否如此打動人心的原因。《東京女子圖鑑》用一個格局狹窄的故事,講述了生活普遍的真相。從這個角度上説,它像一首微小的史詩,也是一場宏大的囈語。一個女人從20歲到40歲的生活史切片,所有凌亂、奮鬥,挫敗與困境,這一切註定是私密的、個體的,但當它被以一種畫卷的方式一點點展現在眼前,它就已經不再屬於齋藤綾自己,而變成了一種奇妙的復調——混雜着所有從故鄉小城去往都會打拼的當代女性的繁複聲部。

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像所有年輕人一樣,被野心和慾望驅使,綾註定會離開故鄉。那個安寧的小城,一切都顯得破敗而寂寥,那些落寞的防雨棚和懶洋洋的電線杆怎麼能和東京市中心的奢侈品商店相提並論?綾的所有資質都在定義着什麼叫做普通,微不足道的出身,毫不起眼的大學,她能憑藉的只能是勇氣和運氣——就像這個世界上大多數女孩一樣。她到了東京,想盡辦法落腳,紮根。從三茶開始,一步步奔赴銀座和豊州。《東京女子圖鑑》有着幾條有趣的隱秘線索,她住所一次次更迭的地理位置,陸續變換的餐廳和食物,衣服與髮型。都像是證據,見證着綾20年來的蜕變軌跡。


  三茶是個過渡性的地方,它像是某種意義上的城鄉結合部,有着世俗的煙火氣和廉價的時髦,這個外省年輕人的第一站擠滿了野心勃勃的男孩和女孩,它是大都會中的第一個家,也是一次考驗。有些人很快從這裏奔赴六本木,有些人終其一生困在其中,還有些人從這裏折返故鄉。對於所有有着闖蕩經歷的年輕人來説,你看着綾在家門口迷路的倉皇,看着她熟稔地念及哪家超市的食物便宜,看着那些煙氣騰騰的小吃攤子和滿街還不會打扮的男孩女孩,都會泛起親暱和熟悉。這是都市生活的實習場。年輕人們在這裏拼命掩飾鄉音,表演堅強,偷偷收起格子襯衫和運動鞋,然後假裝對於大都市的一切都瞭然於胸。當然,這裏還有突然降臨的愛情。

  甜蜜與幸福這種事情,有一種奇妙的困境,就是你只能抽離着懸空去看待這一切的時候,才能發現其中的美好,而如果你真的處於其中,那些細碎的、世俗的樂趣與幸福很容易讓你厭倦又不屑。所以,綾是主動拋棄了初戀男友,與其説她拋棄了一個男孩,不如説她想努力拋棄原來的自己。就像她自己所説,“這樣安穩的幸福,在家鄉到處都是。”

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於是,她去往了惠比壽,開始花費六萬多元購置精緻的內衣。她告訴自己,在這個地方,要成為一個“在任何時候脱掉衣服都不會露怯的女人。”而在三茶,女人們通常會每天敷衍。從這開始,你就會發現,綾變化的軌跡清晰而明確,但這其中也潛伏着微妙的東西。這些改變之中,有她主動求索的部分,比如更精緻的衣服和妝容,比如薪水更高的職位,而同時也有被動的部分,她開始透支購買奢侈品,開始想着如何在30歲前能去米其林餐廳吃飯。如果説最初,催促着女孩來到東京的是野心和勇氣,那麼到現在,這一切仍然都在,擲地有聲,只是已經混雜了很多虛榮和矯飾。但是,仔細想想,野心、上進和虛榮,真的可以分割清楚嗎?

  綾的居住地的改變就如同她勇往直前的雄心,三茶,惠比壽,銀座,豊州,代代木上原,這成為了一道美妙的弧線,漸漸高企,最終返璞歸真。而與此相伴的則是那些經過她的和被她經過的男人。《東京女子圖鑑》是一部女人戲,不可避免地被納入女權/男權的文化批評視野,但實際上,如果只從這個角度去解讀,這一切就顯得太過狹隘。這個故事之所以打動人心,只是因為它坐落在這塵世的真實之上,至於那些概念和理論,在現實的塵埃與煙火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當代職業女性需謹記

  它有着女權的意識,比如,綾日後遇到的那位女性上司,她唸叨着“1985年是日本僱傭平權法案通過的日子”,女性不再只配在公司端茶倒水。而現在,經過一代人的捨身忘死的平權奮鬥之後,如今的女孩們卻都只想着嫁得好。這憤懣可想而知。但這故事不會向這種方向拐得太偏,它會迅速落入男權的現實,哪怕獨立又桀驁的綾也一次次掙扎在世俗壓力的邊緣,當閨蜜都在談論孩子和丈夫,她自己仍然感受到某種氣餒。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它根本無意於糾纏什麼權利概念,它敍述了一種現實中既定的困惑與困境,那些生活之中無法衝破又無法擺脱的東西,那些難以言説的宿命味道。

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從這個角度去考察那些男性,就更加有趣。猶如那些迭代的居住地一樣,那些男人也像是一個個站點。最初,綾的初戀男友是她的引領者——他帶着她一家家尋找好吃的小餐館,在狹小的屋子裏自己做一鍋壽喜燒。讓她在這座陌生的都市裏不至於徹底進退失措。而從這之後的幾個男人,其實都在複製着引領者的角色,只不過一次比一次進階罷了。在聯誼會上認識的富二代,帶着她進入了另一個圈層;高級訂製和服店的老闆,更把這一切都推向了頂端。他們讓這個女孩一次次親身見證了豪華與奢侈——她曾經想象中的東京似乎變得唾手可得。但這一切註定也有代價。富二代説自己是不婚主義,但轉頭就為了事業目的和一個姑娘成婚,而和服店的老闆,雖然是綾提出的分手,但對方根本不以為意地離開,讓綾突然陷入了不知所措,自己瞬間倒轉成了被拋棄的那一個。

  這形成了一道拷問,他們明確地告知,從感情關係上,不會給自己任何名分,但會提供物質保障,綾深知一切也接納了一切,這算不算一種交易?她出賣的是什麼?得到的是什麼?這交易是否道德?結局又是否過於殘忍?更殘酷的是,按照綾的生活目標,除了這樣的交易之外,是否還另有通途?

  其實,這看似曖昧的交易倒是最公平的形態,更有趣的是後來的兩段關係,一場正式的婚姻和一次與小鮮肉的周旋。綾的丈夫口口聲聲説支持妻子的夢想,最後被發現不過是來自一本戀愛教科書上的教導,那算是為了討到老婆的策略,還是一種欺騙呢?而離婚後和咖啡館服務員小鮮肉的一場廝混,綾覺得自己總算可以成為了引導者,但最終發現自己又一次成為了獵物。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意過一個細節,為了要孩子,婚後的一天,綾精心換上了性感內衣,丈夫卻説,麻煩你測一下基礎體温。綾其實想要的是過程,而對方想要的是結果。其實,這不僅對於要孩子這一件事,這個微妙的瞬間,成為對綾前半生巧妙的總結,她的奮鬥都是為了讓過程具有意義,而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結果論者。綾和周遭的衝突在於,互相覺得對方都像是個無法解碼的笑話。

  這故事從始至終一直讓人流連,主要是因為它寫出了普遍性的困惑。綾直面困惑,想拆解困惑,但最終也承認了困惑。它沒有拐入勵志走向——比如最終成就夢想和巔峯,困惑被消解;也沒有成為雞湯走向——比如,最終大徹大悟,與周遭徹底和解。綾離開故鄉,返回故鄉,離開東京,返回東京,她一直處於困惑之中。這是最誠實的表達,也是我們每個人的縮影,時而鎮定自若,時而不知所措。

  一語道破

  這看起來是個單線直入的奮鬥故事,但也有着龐雜的毛細血管伸向整個社會。比如那些階層凝固的絕望——綾搬到代代木上原之後融入了那個女人的圈子,她原本以為大家心意相通,但最終發現,之間橫亙的溝壑根本無從跨越;比如,那些暗礁般存在的文化壓力——塔樓公寓中高層和底層住户因為租金差異而形成的心理壓迫。更何況還有那些温柔的職業太太和職業女友,那些把結婚當做求職對待的年輕姑娘,那些把孩子當做飾品炫耀的媽媽……你説,這一切都是敵意嗎?也絕不是如此,但它終究還是會生髮出某種較量的氣味。人們都被扔到了這生活的迷障之中,蠢蠢欲動又不知所終。“各有各的難,因為我們都是人啊。”綾之前的男閨蜜,後來的伴侶,曾這樣感慨。

  故事中密佈着眾多微妙的細節,比如,時尚雜誌,它是引誘着綾最初奔赴東京的蠱惑,也是她最終被故鄉的老師當做成功模板的證明。當初,她羨慕那雜誌上的女人,後來她成為了其中之一,但這又怎樣呢?還有,比如章魚燒,它熨帖了三茶時期的綾,當千帆過盡,她又一次看到那個攤子,她還能接受站在街邊大快朵頤嗎?這些不起眼的細節,在20年之後的重疊,滄桑得不可言説。

  這故事寫盡了女孩一切細碎的經歷與心事,野心勢不可擋,渣男防不勝防,聚散離合的友誼,真假難辨的笑意,想幹脆泯然於眾,又確實於心不甘。綾的生活像個圓環,最終似乎回到了最初的狀態,旁人或許會訕笑,會奚落,會冷嘲熱諷,覺得她拼命奔跑了一圈,撞線和起步的不過是同一個地點,但只有跑過的人才知道,那怎麼可能是同一處地點呢?那奔跑的過程是活着的證據。這一切和那些一直呆坐於起點的人們根本無從解釋。

  事實上,這個關於“綾”的故事根本無意於探討成功與失敗,也無心於告訴人們到底該生活在都會還是小城,更無關女權和男權的爭鬥,它只關乎生活的迷霧,穿透迷障的野心以及最終學會與困惑相伴而生的氣魄。這故事中什麼都有,唯獨沒有的,就是審判和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89 字。

轉載請註明: 豆瓣一刻:這裏什麼都有 唯獨沒有審判和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