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梅霞是名80後惠安女,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還是當地有名的客棧老闆。曾梅霞身上一直保留着傳統惠安女的樸實與勤勞。
曾梅霞是一名80後惠安女,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同時還是當地有名的“客棧老闆”。曾梅霞身上一直保留着傳統惠安女的樸實與勤勞。(圖/文 李準)
十幾年前的一天,從惠安石雕廠普通學徒成功躍級到了管理層的曾梅霞,一個月就能領到4000多元的工資,這比普通的雕刻師傅拿得還要多,那時的她才19歲,可是,她卻把工作給辭了。上世紀90年代,石雕生意開始在泉州惠安地區漸漸興旺起來。當地不少的漁民們紛紛選擇放下手中的漁具,開始往石雕廠裏闖,畢竟,這對於大多數收入只有千把塊錢的漁民來説,實在是誘惑太大。
可作為當地普通的惠安女,曾梅霞可不這麼想。90年代末的時候,惠安崇武古城開始被越來越多的遊客吸引,當地的民俗文化也被不少攝影師作為題材創作。生性開朗的曾梅霞不但喜歡拍照,漸漸地與這羣攝影師們打成一片,並開始無條件幫助他們,“要當翻譯,與當地的惠安女溝通,那時村民們的思想都比較保守,……這羣人每次來都找我幫忙,後來,找的人就越來越多了。”圖為一張上世紀7、80年代的老照片。
已經86歲高齡的惠安女李蒜治是曾梅霞丈夫的奶奶,至今還是一身傳統惠安女服飾打扮。
一張滿意的作品,往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可在食宿方面,攝影師們都是“門外漢”。為了這件事,曾梅霞也苦思了好一段時間,最後在村子裏租了4間老房子作為攝影創作基地,提供攝影師食宿。她説,“手上的資金實在少得可憐,根本沒有能力大力翻修,後來在這些‘藝術家’的提議下,開始利用村民們廢棄的傢俱和農具作為裝飾品,來廢物利用。”圖為在曾梅霞的家裏,掛滿了關於當地民俗的照片,還包括她當時給攝影師當模特的照片。
“有高人指點,就是不一樣。”曾梅霞後來回憶稱,這樣別樣的文化氣息讓越來越多來這裏創作的人,紛紛上門預約。“要説第一桶金,我還得感謝他們。”後來,這些攝影作品不斷在各大報紙和刊物上發表,崇武古城與惠安女漸漸被外界所熟知。為了打造“惠安女”這個品牌,曾梅霞一直很注重自己的形象,很多時候,都是保持惠安女的打扮。
勤勞吃苦是每個惠安女的共同特徵,每天除了忙外,還要忙內,家裏大部分的家務活她都得親力親為。
曾梅霞正在給小女兒穿衣服,在卧房的門上,就是大女兒的藝術照。除了日常要打理生意之外,曾梅霞還得承擔起一位母親的責任。
今年63歲的李寶桂,也會經常幫曾梅霞照顧兩個外孫女。
大家都看到了商機,在古城周邊,大量的酒店及配套設施都冒了出來。但堅持與推廣,對於每個創業者來説,歷程都是一樣艱辛。曾梅霞的想法一直與眾不同,於是她開始開拓一些有文化和藝術氣息的人羣。
祖孫三代,曾梅霞(右)和母親李寶桂(左)牽着女兒出去玩。
如今,曾梅霞接待的遊客達到了10萬人之多。在經營上,從當初的4間老民房擴增到了9間,後來她又承租了親戚家的4棟“小洋樓”打造成民宿,現在,位於大岞村海邊的一座“惠女風情園”又展現在了遊客面前,規模不斷擴大...
曾梅霞一手打造出來的惠安民俗風情園,已經開始吸引大量遊客前來參觀,但這僅是開始,接下來,曾梅霞的工作會越來越忙。
這十幾年走來,曾梅霞嚐到了甜頭,不但經營着幾家民宿和一家風情園,也在村裏擁有了一棟屬於自己的“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