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黃金商圈遇上“五多五難”,人民之智巧解城市治理之難
座標新天地,近0.5平方公里的空間,吸引了全年高達1500萬人次的客流總量。光鮮背後的另一面,卻是我們無法忽略的種種潛在風險。記者從今天下午舉行的“淮海有約”論壇上獲悉,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的新天地眼下正遭遇着“五多五難”——大型工地多、市容環境管理難;市政建設多、文明施工監管難;高墜風險多、安全風險防範難;重大活動多、服務管理到位難;快遞車輛多、道路秩序規範難。為此,上海市、黃浦區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們齊聚新天地,為區域發展的“下一程”建言獻策。
一批地標拔節而起,新天地籌謀新一輪發展熱潮
經過20餘年發展,新天地已儼然成為“最上海”“最時尚”“最國際”的標識地、全球品牌首店“收割機”。這片城市更新、複合功能片區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讚譽。站在全新歷史起點,新天地還在籌謀新一輪發展熱潮。據淮海中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劉恕透露,新天地地區一批地標建築正加緊推進,包括開工在即的太平橋綠地改造項目等。
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開啓新一輪建設,城市安全底線勢必要牢牢守住。告別曾經的粗放式管理,精細化管理功夫在點滴細節中盡顯。位於新天地西側的西成裏,百年石庫門裏弄的居民們驚喜地發現煩擾“蛛網”不見了,西成裏也因此成為全市首個弱電架空線落地的石庫門裏弄。城市管理部門也不再為環一大會址區域的“高人氣”發愁,10項52處智能傳感布點涵蓋客流眼、環境監測、店招傾斜等多個環節。
引入“五個一”,事前科學防、事中有效控、事後及時救
對照精細化管理要求,劉恕坦言,新天地地區仍存在諸多管理短板、薄弱環節。比如,綠化景觀、公共廁所、非機動車停放等管理方式仍不夠智能、精細;道路暴露垃圾、流動攤販等環節的發現處置還存在滯後現象。雖然新天地區域面積不大,但這些重要環節、關鍵領域一旦失守,會讓城市管理陷入失調、失序、失衡。
同濟大學城市風險管理研究院院長、教授孫建關注到一組數字——新天地地區日均遊客約5萬人次,週末日均約8萬人次,節假日日均約10萬人次。龐大客流既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卻也意味着城市管理風險陡增。“這一區域保留了大量建築年限超過50年的老建築,這些老舊住宅帶來的種種安全隱患都有待進一步探索解決。” 孫建建議,政府部門可以引入“五個一”,即一張安全風險地圖、一個綜合預警和管理平台、一本安全操作手冊、一份風險防控保單、一套安全工作落地制度安排,以此實現“事前科學防、事中有效控、事後及時救”的風險管控目標。
精細化管理,讓街區有温度、風貌能保留
在不少人大代表看來,海派文化、紅色文化匯聚的新天地有其無可取代的特色。如果能圍繞這些特點,出台更精細的管理實施方案,將有機會打造出一個具有樣板示範效應的温度街區。
外籍居民佔比高,這是不少新天地區域社區面臨的共同現狀。來自46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不約而同相中了這片兼具時尚感、歷史感的區域。由此,一系列關乎城市温度、居民體驗感的問題應運而生。外籍住户的登記管理措施是否有流程可遵循?外籍居民們的簽證續簽服務該找誰?
黃浦區人大代表邵萬權認為,政府部門應當出台新天地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為外籍居民提供更多語言方面的便利服務。同時,實施方案還應當注重舊區保護、改造,探索區域內的紅色地標怎樣與周邊建築有機融合,進一步提升整體石庫門街區的風貌特色。
為嚮明年建黨100週年獻禮,新天地正在建設一條“紅色步道”。黃浦區人大代表、上海新聯緯訊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衞慈介紹説,這條步道十分人性化,可以一一記錄跑步者的運動習慣。未來,更多智慧元件、科技元素將為新天地街區建設不斷賦能。
作者:王嘉旖 朱思茗
圖片:袁婧
編輯:張曉鳴
責任編輯:唐瑋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