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綠洲”綻放絢麗“旅遊之花”

朔州市利用各種鄉村旅遊節慶活動,極大地宣傳推介了當地的旅遊形象。 (資料圖片)

夏日塞外朔州,溪流淙淙、涼風習習。站在右玉南山森林公園高處遠眺,亭台樓閣林立,草木花灌密佈,道路蜿蜒崎嶇,鳥獸其間嬉戲,好一派塞北風光。

多年來,朔州市充分發揮積澱而成的邊塞文化、民族文化、邊貿文化等資源優勢,着力把旅遊業提質增效、旅遊品牌塑造、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培育成為當地文旅業新的增長極。

提質增效精準發力補齊“短板”

“要想推進旅遊業提質增效,還需補短板、練內功,狠抓服務質量提升。”這已在朔州市文旅行業形成了共識。

近年來,朔州市文旅局要求賓館飯店、景點景區、旅行社對照“安順誠特需愉”六字要訣,對照標準健全旅遊產品和提升服務質量,規範旅遊經營服務行為,建立旅遊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同時,朔州市文旅局還印發了《朔州市旅遊局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進一步規範了旅遊主管部門、旅遊企業和從業服務人員的經營和服務行為。

為加強文旅從業人員培訓和發展引導力度,2016年全省旅發大會後,該市率先啓動旅遊“微笑服務”行動,製作“微笑服務”微視頻,舉行“微笑朔州更美麗,我為朔州旅遊代言”活動,發出“微笑服務”倡議,2018年深入景區開展“微笑服務”主題公益活動,2019年又專門邀請安徽皖通高速公路合肥管理處內訓師團隊對旅遊從業人員儀容儀表、微笑服務、文明用語等內容進行培訓,讓“微笑服務”成為密切聯繫遊客的“連心橋”。

通過“微笑服務”,並貫穿到工作和服務的每一個環節,大大提升了旅遊服務品質,受到了社會好評。

邊塞文化成就旅遊“硬核實力”

秉含靈氣清涼寺、烽火狼煙金沙灘、歷史遺存廣武城、綠色長城蒼頭河、植物王國紫荊山,形成了獨特靚麗的塞外風光,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為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依據不同季節,不同遊客羣體,不同客源地,朔州市有針對性地推出個性化旅遊線路產品。目前,已形成市內常規遊線11條,跨市線路7條,跨省線路5條,佛教古建遊、邊塞文化遊、全景右玉遊、研學科考遊、長城穿越遊等14個主題遊線路60餘條,為遊客出行線路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在培育文化旅遊產業新的增長點方面,朔州市更是圍繞建設“塞上綠洲 美麗朔州”,精心打造內外長城、雁門邊塞、應縣木塔、西口古道等旅遊品牌,挖掘佈局農牧交錯帶、民族融合地、桑乾河神頭泉、金沙灘楊家將等特色資源。

“目前,朔州市正在崛起的一大批重點工程,開發打造的邊塞型文旅產品,以及康養旅遊、體育旅遊、工業旅遊等旅遊新業態,呈現出古典的凝重粗獷與現代的時尚魅力,正逐漸形成了朔州獨特的塞外旅遊風景線。”朔州市文旅局局長石劍英説。

產業轉型打造鄉村振興“新動能”

“油菜花香醉遊人,遍地金黃皆盛景。”這是遊客李錦對平魯區萬畝油菜花田的精彩描述。

目前,朔州平魯區以迎恩堡、白蘭溝村為核心,輻射種植油菜上萬畝,既作為田園觀賞項目,又作為產業致富項目。每年油菜花盛開時,遍地金黃,遊客絡繹不絕,成為一道絕美的旅遊風景線。

近年來,朔州市在積極推動文化旅遊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培育具有引領力的文旅新業態彰顯成效,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享受旅遊發展的紅利。

朔城區神頭鎮田園綜合體項目投資6億元,以規模化種植和養殖基地為基礎,積極開展農產品深加工、物流、倉儲等工作,全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平魯區鼓勵當地羣眾發展鄉村旅遊,開辦農家樂、家庭式客棧、旅遊接待中心以及編織、麪塑、剪裁等旅遊商品開發,在鄉村旅遊開發中一批“大户帶小户、富户帶窮户”的典型示範户層出不窮;懷仁縣更是依託鄉村旅遊示範村建設項目,投入50多億元推進大美魯溝國學項目、魯溝南區工程項目,栽植花卉100畝,建設完成石板遊步道、“觀景台”等旅遊配套設施,大力提升了村容村貌,徹底改變了魯溝的面貌。

“如今,朔州市經過多年的精心打造,原本色彩單調的塞外黃土高原,已經是‘紅金綠白藍’五彩紛呈。”石劍英説,“目前,我們在踐行‘舉右玉龍頭、走生態之路、打長城品牌’旅遊發展戰略下,正努力蹚出一條文旅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子。”

本報記者慄美霞

(責編:馬雲梅、褚嘉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

轉載請註明: “塞上綠洲”綻放絢麗“旅遊之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