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列夫·托爾斯泰説: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婚姻也是如此,各有各的痛苦。

丈夫出軌,但卻因為自己經濟不獨立,只能忍辱負重,維持表面的和平。

丈夫有家暴,佔有慾極強,不容許自己有交際。

丈夫沒有愛和尊重,但為了孩子的成長,努力去扮演一個幸福的女性。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最近拜讀了柔石的短篇小説《為奴隸的母親》,心中百感交集。

故事講述的是民國時期,在偏遠農村的皮販因缺錢,而把自己的妻子典當給秀才,幫秀才生育兒子,最後秀才利用完了,又把她丟回皮販身邊的故事。

在整個故事中,妻子是完全如透明般的存在,但卻連名字都不配擁有,人生被隨意支配,如同商品被男人選來選去。

她的人生經歷,就如同經歷了2次失敗的婚姻。沒有尊嚴,沒有姓名,沒有支配自己命運的權利。一切主宰,皆是男人。

其實,女人在錯誤的婚姻中,該如何自持呢?

1.認清事實,及時止損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底孃的第一任丈夫是皮販,一個商人,生意做的不盡如意,日子過的捉襟見肘。不僅如此,他暴虐,殘忍,重男輕女,完全沒有尊重女性。底娘第二胎生了女兒,因重男輕女,於是就殘忍的把剛出生的女兒活活燙死,令人瞠目結舌。

生活中,稍不如意,還會用煙頭燙傷自己的大兒子春寶。在家庭生活中,承擔不起一個男人該承擔的責任,在捉襟見肘的時候,就想到了典妻。

如此一個男人,無情無義,毫無可取之處。但是底娘卻是完全相反的性格,她善良,具備中國傳統女性的温柔,骨子裏的母性強烈。她雖厭惡皮販,卻無力去抗爭,任其被男人隨意支配,隨波逐流。

她或許沒有讀過書,沒有家世,沒有父母的重視和愛。從小就被灌輸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思維,從一而終,不懂變通的思想從本質上影響了她的判斷。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在面對第一段痛苦且不堪的婚姻中,她是無力的。她哭泣着坐在轎子中,感嘆命運的不公,牽掛自己的春寶,但是她又能改變什麼呢?

雨淅淅瀝瀝的下着,映照出她紛繁複雜的心情,轎伕的奚落和指責,映照出封建社會中男子對女性權利的漠視。沒有獨立清醒的意識,她認不清這段婚姻帶給她的痛苦,她其實可以主動尋求改變,主動權在自己身上。

但是她放棄了,她不懂如何及時止損,也不懂只有自己才能救贖自己。

一個因為錢就可以變賣自己的男人,不值得愛,不值得自己的付出,也不值得浪費一輩子的時光去跟隨。在糾錯這個環節上,她是被動的。

2.放下執念,清醒自持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她被送到秀才家後,剛開始秀才對她很好,噓寒問暖,衣食無缺,讓她在痛苦而迷惘的人生中,得到了一絲喘息。她開始有了一些痴迷和執念,認為秀才是解救她混沌人生的啓明燈。

因為年輕,她又懷上了孩子,秀才更為看中她。事事親力親為,唯恐照顧不周,在孕期,她享受了婚姻中被人疼愛和關懷的幸福。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可是命運不會讓她如此順遂,秀才的正妻,城府極深,善妒陰狠,她絕對不允許秀才留住她。單純且善良的她,甚至還做起了痴夢,希望在秀才家過好下半生,順帶把春寶接過來,母子團圓。她以為秀才是真愛她的,在生活細節上無一不妥帖細緻。

她眼中的秀才是温柔可親的,跟第一任丈夫皮販比起來,有文化有涵養,善良且疼愛自己。她以為找到了人生中的依靠,以為自己會在這個家穩穩的過好下半生。

不得不説,秀才是喜歡她的,喜歡她的柔順,喜歡她的順從,喜歡她年輕的身體。相對於他兇悍潑辣的妻子,他一直都懼怕卻又無力。

秀才希望從底娘身上找回做男人的尊嚴,更為重要的是,她能生育孩子,能為家族繁衍子孫,傳宗接代比什麼都重要。

人們對於工具,總有着一種天然接受和喜愛的心情,男人更是如此。底娘把他當成人生中的救命稻草,而秀才只當她是生育工具,哪有真心真愛可言?

正妻從中作梗,使得秀才看到底娘對以前孩子的牽掛,心中憤恨不已。直接的導火線的是秋寶生日,皮販前來祝賀,實則向底娘要錢,説春寶生病需要用錢,於是底娘把秀才送給她的鐲子給了皮販。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於是秀才怒了,他開始展現出他內心的陰暗,他不能容忍底娘還顧念舊情和前任的孩子,他也顧不得讀書人的體面了,翻臉的速度比翻書還快。他得不到完全的底娘,就要毀滅,他也跟正妻一起,虐待底娘,把底娘當保姆使喚。

愛時如珠似寶,棄時如視草芥。這情景是不是像極了婚前男人的甜言蜜語,婚後的殘忍無視。

從古至今,佔有慾,都是深入男人骨髓的。對女人,是想擁有一種百分百的佔有權,無論身體還是靈魂,一旦擁有了,也覺得不過如此。

人性就是如此,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得到了就有恃無恐。

底娘感知到了,但是她還是無力去反抗,甚至還有一絲執念,希望秀才看在秋寶的份上,對她多加照顧。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錢鍾書説:“ 愛熄滅了燈,心圍一座城。”

她固步自封,以為這是愛,去奢求別人的憐憫,希翼能從別人身上乞討點愛和温暖。她又一次的為自己失敗的婚姻,承擔了慘重的代價。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橘子紅了》中的秀禾,是老爺的姨太太,為老爺生個孩子,完成夫人一生的夢想。她算幸運的,夫人和老爺對她很好,寬容友善。她讀過書,有反抗意識,但是恰巧愛的是一個懦弱的男人,這個男人連自己的命運都改變不了,何談幫助她呢?

因為善良和強烈的責任感,出於報恩的心態,她放棄了對自己幸福的追求。她又回到了老爺身邊,最後,她難產,生下小孩,生命終結。從此償還了夫人老爺的恩情,心願得以實現。

結尾處,她的靈魂輕飄飄的飄到天空,就像她以前愛放的那個風箏一樣,緩慢的飛到了空中,她解脱了。

一個鮮活的20歲的生命就終止了,僅僅是為了傳宗接代。

從小悽苦,家境清貧,讀過幾年書,相比起底娘來説,她是有獨立意識的,她還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不在話下。她只需逃離這個地方,就能獲得全新的生活。可是她反抗過,掙扎過,還是沒逃過命運的枷鎖。

沈從文説:“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

秀禾和底孃的命運,其實掌握在自己手中,秀禾是反抗過但放棄了,而底娘是完全沒有這個意識。

這是時代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帶給女性的烙印。思維難解放,性格難轉變,命運難逆轉。

3.自愛自強,涅槃重生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故事的最後,底娘又被送回了第一任丈夫家,她已經身心俱疲了。家徒四壁,大兒子春寶頑劣呆傻,跟着皮販這樣的父親,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歷史只會不斷重演,長大後又是一個升級版的皮販。

如此反覆,或許哪天揭不開鍋的時候,底娘又會被賣給無數個像秀才這樣的人。對於皮匠來説,妻子只是個工具,不是一個人,需要時就用,缺錢的時候就賣,僅此而已。可以想象底孃的人生大抵就是循環往復,重複痛苦和煎熬了。

時代在變遷,思維在改變。在面對痛苦煎熬的婚姻時,必須及時止損,當意識到愛人不愛自己的時候,我們需自愛自強。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張幼儀説:“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她也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受害者,但是她活出了自己的天空。徐志摩確實不愛她,甚至連尊重都沒有。當家族需要她打理時,她盡力周全,當丈夫愛上別的女人,她全身而退,沒有一絲抱怨。

成長確實很痛,但是涅槃重生後,她是一個全新的自己。離婚後,她有了自己的事業,遇到了蘇醫生,遇到了對的人。如果她一直執念徐志摩,痴戀並等待,那麼她的後半生就是不幸的。幸好,她選了一條改變自己的道路,結果也如預料般的好。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廖智,汶川地震中失去雙腿的舞者,失去女兒,丈夫移情別戀,自己變成殘疾人,最愛的舞蹈事業戛然而止。換其他人,或許會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但她接受現實,重拾舞蹈,沒有腿,安上假肢也可以繼續跳。

她的樂觀和堅強,吸引了她的丈夫,一個美國華僑,高大帥氣的男人,並不介意她的經歷,更不介意她的殘疾。他們因愛和共同的理念走到一起,如今兒女雙全,日子和和美美。

海明威説: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不與別人比,只跟自己比,現在的自己,比原來的自己更加好就足夠了。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故事中的底娘,為什麼不能自我救贖和改變呢?糾其原因,有以下三點:

(1)沒有經濟基礎的保障,沒有一技之長賴以生存,不管是離開皮販還是秀才,日子舉步維艱。

(2)傳統思維貫穿一生,精神依賴和從一而終的思維。

(3)沒有反抗的意識和行為,沒有家人支持和朋友扶持。

婚姻中,光怪陸離的現象很多,主動改變,有勇氣去打破的人其實不算多。

即使時代變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但是依然還是有女性過着不快樂的生活。那麼自我救贖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結語:

生命線在掌心中延伸,五指相扣,所握住的,是自己的命運。

一個人站起來頂天立地,所撐起的,是自己的傲骨。

其實自己可以很強大,等懦弱的淚水風乾之後,站起身來挺直脊樑,就能為自己撐起一片萬里無雲的天空。

希望在婚姻中遭受不幸的女性同胞們,我們都能為自己撐起一片萬里無雲的天空。

生活很美,我們仍需努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81 字。

轉載請註明: 《為奴隸的母親》:在錯誤的婚姻中,女人如何救贖自己?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