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慧能
佛門有句話説:如阿揭陀藥,能療一切毒,佛福田如是,滅諸煩惱患。可真正能做到這樣境界的人又能有多少呢?五藴皆苦,眾生萬象這樣弘大精微的佛法非凡俗人能懂。可是近代佛門的一位高僧大德——廣欽和尚,他的功德和法性令人瞻仰讚歎。他的一生一心向佛,行善苦修;他的佛理啓迪了無數僧眾,度化了無數眾生。
廣欽大師1892年生於福建惠安,俗家本來姓黃。幼時家貧,親生父母無奈只好將他過繼給同村的一户李姓人家作養子。李家世代務農,種植水果,家境殷實,養母更是將大師當成親生孩子一樣撫養。
年少的廣欽聰明懂事,小小年紀慧根具足。養母信奉佛教,常常以善因佛理教導廣欽。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薰陶中,廣欽也頗具佛緣一心向善,跟着養母一起吃齋唸佛,一絲不苟地遵循佛家戒律。
令人悲痛的是,心地善良的養父母在廣欽十一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正是悲痛時候的廣欽卻發現家裏的其他親戚不但沒有為父母的離世感到悲傷,卻早已打起了父母留給他的遺產的主意。僅有十餘歲的廣欽這時就顯示出了高僧的氣度,將家財散盡到孤身一人來到泉州承天寺出家。
可是出家的路卻不那麼順利,來到承天寺時,住持看廣欽的年紀太小,沒有同意他出家的請求,而是將寺廟裏的苦活累活都交給廣欽來幹。雖然廣欽每日過的是種菜除草的艱苦日子,但是他處之不驚,安然若素,任勞任怨地將住持吩咐的任務完成好。命運多舛,34歲的廣欽大師終於在承天寺出家,下定決心畢生苦修研道。
説起廣欽大師的悟道經歷,僧眾之間流傳着幾個關於大師的傳説軼聞。
據説廣欽大師42歲時在清源山中苦修,尋到了半山峭壁的一個幽暗洞穴之中參禪,靜坐幾天後有一隻老虎歸來,未曾想大師竟然誤入猛虎洞穴。正值危險情境,廣欽大師竟然沒有一絲恐懼,看見虎來,告訴猛虎這處洞穴已經別他用作修行之地,請它再找一個安身之處。
講完這話老虎竟無傷人之意,反而頜首作禮,意在聽聞佛法。於是廣欽大師就講了佛法三皈依,老虎聽後搖尾離去。因由此事,“伏虎大師”的稱號就在一眾信徒僧眾中不脛而走了。
還有一次,廣欽大師在山中入定,此次入定長達幾月,非但不吃不喝,就連呼吸也停止了。徒弟們心中焦急擔心大師出事,卻沒有辦法將大師喚出定境。居然還有人懷疑大師已經圓寂,多次要求承天寺方丈將他火化。幸得方丈謹慎,去普濟寺請來了弘一大師一同上山探望,弘一大師佛法精深,旋即看出廣欽正在定中,在廣欽額前三次彈指,喚他出定。
從這幾次的事件中,廣欽大師的名聲越傳越遠,也越來越多的人千里迢迢只為了見廣欽法師一面。求道問法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就連蔣經國也十分佩服他的修為。
84歲高齡的廣欽大師終於在眾多弟子的強烈要求下赴台灣講學,這一講就是數十年。期間有一位弟子非常有幸能夠跟老先生學法,一次大師帶大家登山,路上怪石嶙峋,障礙很多。年輕的弟子有些力不從心,本來還擔心老和尚是否能登山路。
沒想到廣欽大師身輕如燕,步履如飛,大家很難跟上大師的步伐。當大家累得筋疲力盡時,已經92歲的大師卻悠然回身,拋下一句箴言:“要走好哦!”弟子們頓時明白了法師開示,學佛一如登山,求法之路總是充滿艱難險阻。只有真正地走上學佛之路,才知道“走好”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廣欽大師名聲大噪時,有許多人來問老先生修佛的法門,老先生總是微笑答道:“老實唸佛。”這樣的回答讓大家感到不理解,有人問道:“我已經很努力唸佛,一有時間我就打開佛經,生活中我也謹慎處事常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沒有您的功力修為呢?”
老先生一聽將桌上茶盞端起,輕拈一口香茶,説道:“你看我嗆着了嗎?此時我正在唸佛呢!有空的時候就唸佛,你和佛不過是點頭之交,怎麼能希望他在關鍵時刻幫你呢?”眾人聽後皆感到慚愧,像廣欽大師一樣有定力有德行的人真是太少,而大家的修佛勁頭較之大師還是遠遠不夠呀!
數十年間,廣欽大師度化之眾數以萬計,籌集善款修建的寺廟更是不計其數,為台廣的善男信女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聽過他講學的弟子也有很多成了十分厲害的大師,在廣欽大師死後還時常懷念他。
大師將要圓寂的十多天前,他就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往生的時間。他命令眾僧眾與他一起誦經。在三四天的時間裏,他一人誦了整整一部《大藏經》,日夜不停,沒有休息。大家害怕大師的身體吃不消,就提議幫他念經,可是卻遭到了老先生的堅決拒絕。“一個人念一個人的經,一個人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你們幫我念有什麼用呢?”
在這樣辛苦地念了十天經文後廣欽大師圓寂了。在他圓寂的最後一刻,他為眾生留下了值得人品味的五個字“無來亦無去”,説完向西方極樂世界。當時來拜祭的人填滿大街小巷,大家都十分感念這位佛法精深,受人愛戴的僧人。在火化當天有很多在場的信眾求到了廣欽大師的佛骨舍利。
廣欽大師的一生從未鬆懈苦修。早年的艱難生活磨練了他苦修的心智,35歲出家創造了很多奇蹟,佛蔭能感化猛虎,晚年應弟子之請求開壇講法,普渡眾生。是當之無愧的“佛教界的國寶”。
雖然廣欽大師已經圓寂,但是他的德行和功績依然造福着人間,他的名言和事蹟依然鼓舞着很多修行者。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未能忘記大師給我們的開示,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希望廣欽大師的風範流傳下去。